先秦时代|读书丨方铭:走进《庄子的世界》( 二 )


先秦时代|读书丨方铭:走进《庄子的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庄子像 资料图片
《庄子的世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吸收了前代学者对《庄子》内篇的研究成果 , 并在其基础上对《内篇》一些章节中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 甚至在句读上也颇有创见 。其中一个主要贡献是厘清了生活于“大漠之野”“藐姑射之山”的圣人、神人、至人与现实社会中的圣人、神人、至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 , 庄子深知自己所构筑的理想世界的虚幻 , 于是在《逍遥游》其后的六篇中 , 着重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 并把那个往见藐姑射之山四子后的君主尧以及经过“外天下”之后既有圣人之才又得了圣人之道的卜梁倚当做现实社会中的理想圣人来描述 。庄子认为这样的圣人君主是可以灭人之国 , 戮人之民 , 却是“杀生者不死 , 生生者不生 。其为物 , 无不将也 , 无不迎也;无不毁也 , 无不成也”(《大宗师》) 。然而 , 庄子也承认这样的圣人君主只能是“万世之后而一遇” , 于是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君子士”与普通人身上 。如《人间世》中的颜回、叶公子高、颜阖、蘧伯玉等 , 就属于处于暴君统治下 , 却要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又得以安身立命、保全自己的现实版“无功神人”;而《德充符》中的各个“兀者”就是现实中“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无己至人” 。由于学界长期以来混淆了庄子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中圣人、神人、至人间的关系 , 因此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庄子》中所提到的种种与“无名圣人”行为不符的有关“圣人”的文字是“错入”的段落 , 而《庄子的世界》则解决了庄子理想与现实世界中圣人、神人、至人特征描述不统一的问题 。
这样有创见的看法 , 在《庄子的世界》一书中还有很多 。如在“大宗师的世界”一章中 , 作者有理有据地论述了所谓“真人”就是《齐物论》中所说的“古之人” 。其为人师时是真人 , 如《德充符》中的兀者王骀;不为师时则是至人 , 如支离疏、哀骀它、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子舆等 。同时 , 作者还对庄子的师承、特别是与孔子、颜回的关系、“道”与“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庄子对古代神话的运用改造等也都引经据典地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对一些固化的句读 , 作者也依据翔实的文献考据 , 大胆提出了新的见解 。如《逍遥游》中的“风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而后乃今将图南” , 各个版本的句读皆如是 , 而《庄子的世界》却断为“风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 , 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而后乃今将图南 。”将“背”字属上读 , 这样一来 , 大鹏的“有待而行”便显而易见了 。此外 , 作者对《庄子》内七篇题目的讲解 , 也博采众家之长 , 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说 , 颇有新意 。
先秦时代|读书丨方铭:走进《庄子的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庄子注》书影
《庄子的世界》的第三个特点是以轻松流畅的行文、简洁明快的笔调解庄子、说庄子 , 注庄子 , 从而把原本古涩艰深的庄子之说化为今人易懂的生动表述 , 可以让人更好地领略、欣赏庄子学说的魅力 。例如 , 在评说《逍遥游》中“蜩、学鸠”等“决起而飞 , 抢榆枋 , 时则不知至控于地而已矣 , 悉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时 , 作者是这样说的:蜩与学鸠 , “周围司空见惯的都是与自己一样的普通生命 。这里没有多少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 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普通生活 。因而当他们见到鲲鹏轰轰烈烈的南行之举时 , 免不了会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评论一番 。它们并没有想去改变什么 , 也无意于比较自己与鲲鹏之间的‘高卑’‘优劣’ 。它们只是把对鲲鹏南徙之事作为自己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 , 一份快乐罢了 。这 , 就是蜩与学鸠最真实、丝毫不作假的生活 。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