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对于华夏子孙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对血脉、对祖先的追寻和认同。既然是这样重要的日子,一天怎么够呢?从年末廿三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其实才是完整的春节。
年末廿三:忙年(小年)
从年末十二月的廿三或廿四,就已经开始忙年了,当然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小年。不过,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清朝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在十二月廿四这一天过祭灶过小年,然后开始忙年。清朝中后期以后,由于受到十二月廿三举行的祭天大典的影响,百姓们为了“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久而久之,北方地区就开始在十二月廿三过小年了。不过,南方地区由于受清朝传统影响较小,所以仍然保持着十二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
文章插图
小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寓意,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小年一到,也就意味着新年就快到了。在这一天,人们主要会进行扫尘和祭灶,祭祀灶王爷,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晋代名人周处就在《风土记》中写道:“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年廿八:洗邋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这其实也是年廿八的主旨:去旧迎新。在这一天,要将家里打扫干净,将一切不干净的东西都扫出去,这就是将“邋遢”洗掉。这个传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古籍《吕览法》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清代的《清嘉录》也有“腊将残,择宪书(指历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的说法。
文章插图
年三十: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对于这一天,中国人想必都不陌生。除夕夜应该是大多数华人最期待的节日了,在这一天,不管多远的游子,也要赶着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在除夕夜中一起喜迎新年。
文章插图
除夕的习俗可谓五彩缤纷,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还会放爆竹,闹热非凡。
正月初一:拜年
年初一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是最开心的一天了。在这一天,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同族亲友之间互致祝贺。孩子们则会早早的起来,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挨家挨户的拜年,祝贺主人家新年好,然后接红包。
正月初二:开年
【百节年为首,从小年到元宵,春节正确的“打开方式”】在古代,人们将这一天称为“开年日”。按照惯例,家家户户早上起来还是会拜祭天地神灵。礼毕以后,全家人吃“开年饭”。而且,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夫婿一定要同行,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迎婿日”。
文章插图
正月初三:赤狗日
很多人不知道,大年初三其实有一个称呼,叫做赤狗日。这里的“赤狗”与“赤口”同音,为熛怒之神,是上古五帝之一,司夏天。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天“不好惹”。人们认为,大年初三容易与人发生口角,所以这一天不宜拜年。古时在中国南方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这里的赤口就是一种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平安吉利的话。贴上赤口,求的自然就是讨个吉利。
正月初四:迎灶神
传说中,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里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所以,正月初四也正是“三羊(阳)开泰”的吉祥日子。这一天,人们要恭迎灶神回民间。
- 从小说《有匪》影视化成电视剧《有翡》说开来
- 农历十二月有没有三十一 腊月为什么没有三十一
- 暴君中的暴君,从小就自残,登基后喜欢自己动手杀人
- CCTV官博发文,从小说到荧屏你最期待的影视化评论集体走偏
- 太监|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宦官,如何用10年时光,从小太监升成太尉
- 从小听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真的!
- 村民挖菜窖挖出明代古墓,出土唯一一件玉器,成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魔道祖师,蓝忘机童年露脸照终于来了,从小帅到大不是说说而已
- “诗词女神”叶嘉莹:我3岁开始背诗,从小背诗的孩子不一般
- 从小听到大的杨门女将故事,查证历史竟无一人,难道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