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看到题目可能有人就会问,白居易写了首诗,为什么要被抓起来?我们要知道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虽然不是政治,但皇帝不是谁都可以随意议论的。
就比如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有个人写了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清朝皇帝看到后,就认为作者是在讽刺自己没文化,还硬要装有文化,于是下令将作者杀了。又有一个人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同样被认为是在怀念明朝,讽刺清朝无情,作者还是被斩首。
这些人都还没有提及皇帝,却还是被杀头,可见要是真的提到皇帝,株连九族都是有可能的。那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如此明显写了唐朝的皇帝,这首诗还广为流传,为何他却没被抓起来呢?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文章插图
其一,与唐朝的社会风气有关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很开放的时代,历代都很注重诗歌文化。在唐朝,道教、佛教能和其他宗教共存,世界各地来的人,都可以出现在长安街头。说白了,唐朝就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朝代。
包容性强,加上注重诗歌文化,因此诗人可以通过写诗,淋漓尽致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这也是唐朝出了那么多有名诗歌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唐朝还在科举上做了调整,将诗歌纳入考试的一部分。有的考生为了给考官留个好印象,甚至会在考试前,写诗送给考官。而这一行为,在当时并不算贿赂。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文章插图
刚刚说了,唐朝对诗歌包容性强,所以诗人可以尽情表达出内心感受。比如秦韬玉写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在反映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又比如李白写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想从政一展抱负,却不被唐玄宗重视的内心想法。这些诗句皆出自唐代,可并没有人将秦韬玉、杜甫、李白抓起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文章插图
其二,与唐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关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就变得相对较弱了。这种控制能力变弱之后,就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藩镇割据,这些藩镇势力敢不听命于朝廷;二是宦官专政,唐朝后期的宦官,甚至敢废立皇帝。
统治者连这些人都管不了,就更加没法管住读书人的嘴巴。所以白居易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在那个时候才能够兴盛起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文章插图
其三,与白居易写诗的技巧有关
笔者开头举的清朝文字狱的例子,这是清朝统治者认为,作者是有意讽刺清朝,这是对清朝有恶意,所以就将这些写诗的人处死。但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时候,采用了一个技巧。
就是在整首诗中,并没有多少讽刺唐玄宗的语句,像唐玄宗抢自己儿媳妇这种事,他就只字没提。反而整首诗,他都在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首诗,才觉得二人的爱情故事十分美好。实际上笔者认为,二人的爱情并不值得歌颂。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既然白居易没有讽刺皇帝,反而只是在写皇帝的爱情故事,那么唐朝统治者,自然没必要打击他。再说唐玄宗这个人,本身比较有争议,白居易一方面只写他的爱情,另一方面借诗控诉“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这等于是在批判发动“安史之乱”的叛贼。如此一来,白居易当然不会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