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让迦叶持法衣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出世!背后有何深意?

众所周知,“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它又分为以空间来看的“横三世佛”和以时间来看的“纵三世佛”。其中,“纵三世佛”系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此外,还有一则著名故事与弥勒成佛有关。这就是“迦叶传衣弥勒”的佛教典故。据佛经记载,佛陀的著名弟子迦叶受佛委托,不得涅槃,乃持佛所赐之传法袈裟,于鸡足山深入灭尽定,等待弥勒出世,以便将法衣传与弥勒,表示弥勒接受了佛的传承,继释迦牟尼之后为佛。
这个故事影响很大,中国禅宗即以迦叶为禅宗的始祖,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后经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都是采取传袈裟的方式。而迦叶入定的鸡足山,也被认为位于我国云南大理宾川县境内;大理鸡足山遂被尊为“禅宗祖庭”、“迦叶道场”。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迦叶在佛陀的弟子中,号称“头陀第一”,也就是佛教远离独住、厌世苦行派的代表;而弥勒则被塑造为快乐幸福的象征,祂出世时教化的乃是一个无比丰美和乐的世界,所以世人将会称他为“富贵佛”或“欢喜佛”。
佛陀让迦叶持法衣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出世!背后有何深意?】可见,迦叶和弥勒在佛教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那么,为什么佛陀要把传法的重任,交由一位苦行主义者来转给一位快乐象征者?这只是一个随意的安排,还是背后有着某种深意呢?
对此,有学者指出,这种安排不会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佛教在向世俗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大转变。
了解佛教的朋友都知道,早期佛教大讲“人生是苦”,“世间有情悉皆是苦”,作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的“四谛”学说,首当其冲便是“苦谛”。所以,佛经中经常用“苦海”来形容世界人生的本质,用“臭皮囊”、“白骨”等来说明人身的实质。这样的教义哪怕确实是发现了人生的真理,但当佛教从小范围的修行团体,向更广泛的世俗社会传播时,便不免会碰到问题。因为一种宗教,如果只给人以“终极关怀”,而不关心人的生活现实,不去解答和解决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那肯定是难以获得发展壮大的群众土壤的。
于是,佛教在向社会拓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倾向:即变革既有的悲观厌世思想,加入了乐观爱生的内容,并用布施行善可得福报快乐的教义,使佛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群众基础。
“迦叶传衣弥勒”的故事,正是在这一思想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佛陀的衣钵经由代表苦行的迦叶,传给象征快乐的弥勒,这种安排显然是有其特殊寓意的!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佛教对普通民众和社会的影响,主要也集中在其通过阐发善恶与苦乐的因果关系,从而劝说世人通过止恶行善来避苦得乐。至于佛教出世间的“涅槃”理想,则是只有少数真正修行者才追求的!
对上述看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佛陀让迦叶持法衣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出世!背后有何深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