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夫仅3次相聚,她守活寡66年,一生无儿女,只换来丈夫鞠躬致歉( 二 )


与夫仅3次相聚,她守活寡66年,一生无儿女,只换来丈夫鞠躬致歉
文章插图
她一直将郭沫若的照片挂在婚房的墙上,当时结婚时的家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擦拭的干干净净,甚至郭沫若幼年在家读过的书、用过的文具、作业本、取得的毕业证书,一件件都被张琼华保存的很好,郭沫若从日本寄回来的家书,哪怕上面没有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也被她一一珍藏着。此次郭沫若回家,张琼华也没有任何闲言碎语和不满言论,面对这一切,郭沫若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他当着父亲和家人的面,对张琼华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躬,是张琼华沧凉一生少有的鲜艳。郭沫若在家乡给兄弟姐妹题画留诗的同时,也特意给张琼华写了两首,这两首诗是郭沫若与她夫妻一场,留给她唯一的纪念,也是她余生的慰藉。一生悲凉没多久,郭沫若就返回重庆了,四个月后,父亲病逝,郭沫若携带当时的妻子于立群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连夜回家奔丧,这次回家,于立群和孩子受到了张琼华的热情接待和悉心照顾,甚至将自己与郭沫若的婚房让给于立群住,自己则另找一件小屋子住,丧事结束后,郭沫若要赶往重庆,张琼华极力坚持要将她们送到嘉州城,目送她们乘坐飞机离去,久久没有移动,这是张琼华与郭沫若的最后一次见面。大图模式
与夫仅3次相聚,她守活寡66年,一生无儿女,只换来丈夫鞠躬致歉
文章插图
此后多年,郭沫若没有再回到家乡,1963年,张琼华去北京看望郭沫若,但是由于国事繁忙,两人没有见上一面,1978年,郭沫若逝世,张琼华今生与他相见已是无望了。1979年,四川乐山举办首届郭沫若学术讨论会,郭沫若的两个女儿专程赶来参加,会后两人特意去看望年近九十的张琼华,望着床上头发斑白的孤苦老人,两人叫了她妈妈,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叫她妈妈,张琼华的内心想必有一丝丝的幸福,1980年6月,这位一生苍凉的老人走完了她孤独的道路,与世长辞。大图模式
与夫仅3次相聚,她守活寡66年,一生无儿女,只换来丈夫鞠躬致歉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张琼华的一生是悲哀的,从1912年嫁给郭沫若到1978年郭沫若逝世,她整整守“活寡”六十六年,知道她的故事,我的感触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她没有反抗的勇气,也没有挣扎的出路,这一切使得她一生的底色都是悲凉,她和鲁迅的原配朱安一样,都是那个时代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令人无限唏嘘。那个时代的女性,虽然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有了觉醒,但是大多数农村传统女性还是饱受传统教条影响,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而那个时代的男性知识分子为了所谓的支持民主新思想,大多都选择和传统习俗缔结的婚姻一刀两断,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那个时代,所谓美好的爱情故事,一面是才子佳人追求爱情的浪漫,一面是旧式女子遭遇抛弃的悲惨。参考资料:[1]《何处相守何来相安》九州出版社.[2]《沫若自传》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