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想要自由,绝不能指望两头婚( 三 )
本文插图
以生育为目的的两头婚 , 真的是进步吗?/《娘道》
实际上在近些年关于“两头婚”的调研和论文中 , 都多多少少存在因为协商好的冠姓权事后反悔导致的婚姻破裂的案例 。 归根结底 , 在两头婚中 , 女性自己的生育意愿仍然没有被考虑在内 。
即使是所谓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 , 那个随女方姓的孩子 , 本质上却仍然为了在父权制家庭结构下完成延续男性家族香火的职能 , 而并非是出于对男女冠姓权的一视同仁 。
女性在两头婚模式中地位的上升 , 与独生子女的身份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 。 在两头婚模式下 , 女性的地位离不开她的原生家庭 , 或者可以明确地说 , 这权力是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借来的 。 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自己的职业成就以及在家庭收入中的主导地位 。
本文插图
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 , 《时髦的婚姻:婚约》( Marriage A-la-Mode:The Marriage Settlement) , 油彩画布 , 1743 , 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
从那些两头婚里针对孙子姓氏的争夺足以看出 , 女儿只有在家中没有男丁的情况下才会以替补的身份成为家庭的继承人 , 当家庭中有男性子嗣的时候 , 女性继承的合法性就会被立刻抹去 。
女性如果不从根本上跳出父权制文化的镜城 , 而寄希望于从两头婚这样的“新发明”中寻求女性地位的提高 , 那么最终得到的 , 也只不过是虚幻的重重倒影 。
本文插图
年轻人距离婚姻自由还有多远?
一个新瓶装旧酒的两头婚都能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 并被称为是婚姻模式的新可能 , 只能说在“婚恋自由”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 , 中国年轻人却似乎离婚姻自由越来越远了 。
早些年可能被认为是保守不开化的相亲 , 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 曾经被奉为新潮的丁克 , 现在却成了年轻人短视的笑谈 。 这与其说是这一代年轻人的退步 , 不如说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退守 。
本文插图
“身高五英尺又十一 , 77岁 , 伦敦有房 , 剑桥大学毕业 。 ”演过《指环王》的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在2016年6月也去了一趟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 , 有样学样 , 把自己的“征婚信息”写在一张白纸上 , 对着镜头流露出入乡随俗的微笑 。
当婚姻在中国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意义 , 它也就变得越来越沉重 。 它与财富有关 , 与阶层有关 , 与户口有关 , 与性别有关 , 与社会保障有关 , 与传宗接代有关 , 唯独与爱情无关 。
面对何为良好婚姻生活的论题 , 年轻人已然失去了想象的能力 。 就如同两头婚只是嫁娶婚与入赘婚的结合体一样 , 只是在年轻人的身上 , 又套上了一层锁链 。 人们在传统的婚姻范式上不断加码 , 艰难地求取平衡 ,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天平的断裂 。
去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 , Papi酱在讲述自己的婚姻生活时 , 因为“婚后过年各回各家”“谈恋爱结婚到现在双方父母没见过面”等言论而被追捧为摩登婚姻 。
本文插图
而在仅仅一年之后 , Papi酱又因为让孩子随丈夫姓而引发巨大争议 , 变成落后典型 。 婚姻似乎从一种两个人的单纯联结 , 变成各种利益与观念的角斗场 。
在追求婚姻自由的道路上 , 各个群体定义了种种不容置疑的标准 , 却唯独忘了 , 婚姻本来应该只是个体的事 。
- 结婚这回事,不是他对你好就够了
- 想要认识心仪的男神?试试这3种方法
- 部落|非洲最“霸气”女性部落,提倡一妻多夫制度,彩礼只需一根山药
- 《赘婿》|郭麒麟宋轶《赘婿》未播先糊,你不尊重女性,就别怪女人不给面子
- 年收入|日本“牛郎”大受欢迎,年收入过亿,为啥女性这么爱他们?
- 心理:一点破事就炸锅,难成大器。想要混出点名堂,需要这种能力
- 想要女人对你动心,较好的做法,是“共享”
- 全棉时代广告涉嫌侮辱女性 雷人广告切莫迷信“黑红”
- 余生,去爱那个“对你有空”的人
- 广告涉嫌侮辱女性,全棉时代致歉:视频系广告创意,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