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这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被誉为“苏、黄、米、蔡”北宋时期的四大书法家。北宋时期是书法“尚意”的时期,由于五代之后,人们在书法上“丢失”了唐以前“手授口传”的学习方法,留给北宋书家的只是一种探索之路,由于欧阳修及北宋“四大家”的努力,人们便在书法上朝着“尚意”的方向前进了。
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尚意”,是指人们对书法本质意义的看法,以前,书法多以书写规矩为根本,尤其是在唐代,几百年来的“尊法”思想,使得书法成如“算子”般的审美思想,而北宋时期这一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尽管“失去”了笔法和“法度”,但书法的“意味”更为深厚,这就是北宋时期书法“尚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作为北宋时期“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米芾与其他人的书法思想稍有不同,苏东坡和黄庭坚认为,书法中的境界和意味,主要体现在人的修为之上,如果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阅历等越丰富,书法的精神境界和所要表现出的意味就会越高。而米芾在这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提倡和感受,但他认为,书法虽由“技法”和“境界”所组成,但技法仍是书法中的根本和基础,没有更多、更好的技法,意境的东西也是很难表现到位的,因此,米芾大多数情况下所谈的都是技法给意境带来的艺术性思想。
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米芾的书法审美思想主要集中在“意”之上,这一点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基本相同的,唐代张彦远曾经记录了王羲之的话:“子敬(王献之)飞白大有书意。”就说明从那个时期,人们就注重了书法中的“意味”,“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等等。米芾的“书意”思想,也许与他取法王羲之书法很有关系。那么,米芾是如何在书写中表现书法的“意趣”之美的?
执笔方法对“书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执笔问题并不能直接对书法的书写程度构成多大的影响,但是,米芾作为一代名家,仍然在执笔给书法意味带来的影响上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到:“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这句话说得非常明了和直接,他认为,写字时握笔要轻一些,手心则会轻,如此一来,才能在书写中达到自如便捷、酣畅淋漓的程度,写出来的字会产生出天真之美。
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世人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王羲之在王献之身后抽笔的故事,如果写字时能有猛然间抽掉毛笔,就认为执笔的方法有问题,否则就认为执笔是正确的。但是,这一问题在北宋时期已经得到了纠正。苏东坡也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献之少时学书,逸少(王羲之)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之之所,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从上面的记述可以看出,王羲之考察王献之执笔问题,并不是牢与不牢,而是是否专心写字的问题。与米芾的执笔稍有差异,但二者都是以执笔方法为论的。
然而,执笔的正确与否,关键不是考察五指法还是三指法,而是松与紧的程度,从上述观点来看,执笔较松时,会达到自然率真的书写效果,对表现书法的“书意”是很有好处的。
书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这三种方法值得学习!
文章插图
笔法给“书意”带来的影响
书法之“法”在于笔法,笔法是历代书家一直都在谈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们普遍摸索的主要问题。尽管五代之后的笔法有所损失,但北宋书家并没有忘记对笔法的探索,尤其是米芾,他虽然没有过多地关注人的学养、情操等问题,但是他把重点却放在了书写的能力,也就是技法之上,并且他还认为,技法同样也能给“书意”带来一定影响,甚至会改变“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