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里,深藏老城的江南古建筑,同济大学师生曾每年来打卡

在海门老城
有一处四合院叫“沈家里”
老宅门外立碑
显示这是一处清代建筑
你或许常常经过
对它很熟悉
也可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沈家里,深藏老城的江南古建筑,同济大学师生曾每年来打卡
文章插图
东门沈宅(民间习惯叫它沈家里)是台州市政府颁发的第一批台州市历史建筑,也是海门卫城获得此荣誉的唯一一处民居类历史建筑。
曾是富人家的别墅
蔡希生于1960年,从小住在沈家里。据他的回忆,沈家里原先共住着5户人家,蔡父1955年买到沈家里,是其中一户。
往沈家里台门上看,写着“南山挹秀”,宅院现在虽然破旧,但也能从雕刻里看出往昔的风韵。闭上眼睛能感受到,沈家里当年的气韵。单宅子的选址就很讲究,依山傍水不说,前方就是太和山和南门河,属风水宝地。推门见绿水青山,风景颇为旖旎。
“我推测沈家里是1840年以前建成,大约在清道光12年左右。”蔡希根据老辈人的回忆,同时从建筑风格、雕工艺术,来对比老屋的细节特征,以此判断出建造的时间。
沈家里建成后,住的都是当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从功能区块来说,这里属于富人别墅区。“你看这里,位置闹中取静,南新椒街、北新椒街可以做生意,生活就在沈家里。”蔡希说。
据老人回忆,上世纪中叶沈家里共住了5户人家,分别是沈家、许家、蔡家、曹家、翁家。
蔡家住在四合院的中间位置,以开布店为生。他南面的许家从政,解放前,许家有人曾任海门镇镇长。北面的曹家开银楼,后代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授。蔡家对面的翁家开了当铺和古董店。
至于最富裕的沈家,家里娶媳妇的时候,让普通百姓见识到了最正宗的十里红妆。“当时他家媳妇从葭沚嫁过来,十里红妆啊,洋洋洒洒,那是相当有气派。”蔡希说。
藏在闹市区的深宅大院
沈家里,深藏老城的江南古建筑,同济大学师生曾每年来打卡】沈家里的样貌,发生过多次改变。
此前,沈家里面积更大。从台门向南,一直到10米远的地方,还有围墙墙基。房子东面的墙外有一条水渠,水渠外形美观,既能提高排涝能力,对外还能防火防盗。百余年来道路扩建、水渠被填,成了现在的水泥路。
宅里有菜园,前后门均有一口水井。“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水井没有枯过,井里的水还很甘甜,水可以直接拿来喝的。”蔡希介绍,院里的排水系统很好,天井从不积水,墙角小洞就是当年的排水系统,科学得很。
同济师生曾每年来打卡
作为江南典型的古建筑民居,沈家里不但在椒江是独特的,在台州乃至浙江省都是少见的。它身处主城区,闹中取静,和岁月安然共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同济大学古建筑专业的老师,每年都会带一批学生到“沈家里”采风、画图纸,了解江南建筑风格,这个采风活动持续了十多年。
“这可能跟沈家里保存得最完整有关,因为这里住的都是原住户,原住民对房子会更有感情,更有耐心去保护它。”蔡希说。
沧桑岁月,年复一年,“沈家里”愈发老旧了,屋顶瓦片里都长了草,兀自凌乱。房间也破败不堪,不再适宜居住。
后人纷纷迁出,蔡希家的房子租给了64岁的孙冬莲。孙冬莲晚上也不住在这里,只是白天在此处卖卖小东西。
她养了3只狗、1只流浪猫。猫平日里静静地卧在二楼的窗台上,一身白毛,眯着眼,安静又神秘,一如这老宅。而狗的吠叫声,给老宅带来了唯一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