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很多收藏爱好者熟悉周雄凯,是缘于他在竖新镇建立的崇明民间抗战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他收集的大量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实物和史料。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其实,身为崇明文史协会会员的周雄凯,收藏的不只是这些抗战物品,还有那些散落在崇明民间的“老物件”。后者被一件件妥善安置在他家中,家便成了一个“私人博物馆”。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私人博物馆”里,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窑厂的筷筒,在纱窗上缝制的十字绣,木头做的花生刨,吃大锅饭用的洋碗,也有1975年产的电风扇,倒闭工厂的厂牌,抗洪救灾时用来敲木桩的锤子。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上世纪90年代,周雄凯成了一名家电维修员,他便趁着开摩托车跑乡下修家电的机会,收集老百姓家中不要的“老物件”。“这些都是一点点从老百姓家里收来的,他们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收这些没用的东西做什么?’”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对周雄凯来说,这些“老物件”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怎会“无用”。他始终不爱名贵的瓷器和书画,而更乐意去捣鼓“无用之物”。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这种对于收集的癖好似乎与生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周雄凯8岁那年。一天,他不小心用开水把家里的水银温度计烫坏了,家人准备扔掉时,天生“惜物”的他百般阻拦,抢救下来后一直不舍得扔,存放至今。“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记忆。看到这样的物件,总会让我再次回忆起那段时光。”
正如那些老物件带给他的感觉,他们所经历的时代确确实实过去了,但留下的印记不会磨灭。关于崇明的“老物件”越收越多,花去了周雄凯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个“只收不卖”、不为牟利的民间收藏家,从未想过放弃,这和他在十几年前受到的震动不无关系。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周雄凯有过在文庙和城隍庙做旧书回收生意的经历。“很多人听说我是崇明人,有的觉得我来自一个很落后的地方,有的根本就没听说过崇明。我作为一个崇明人,对于家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地方,也说不出个一二来,感到很沮丧。”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周雄凯开始联系各大印刷厂,收集一切和崇明有关的报纸,“只要上面有刊登崇明的内容,我都会收回来。”
每张收集回来的报纸,周雄凯都会仔细阅读,对于崇明的了解也日益加深。他知道,原来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也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名人,心中对于家乡的某块空缺逐渐被填补。此后,别人再问起关于家乡之事,他也不再无从说起。从“不自信”到“有底气”,这是收藏带给他的力量。

这位崇明收藏家,家里全是宝
文章插图
对于家乡的热爱,随着收集日渐变浓,周雄凯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并努力把见证崇明历史和发展的物件收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