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周礼》:“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古代和现代的排水系统有很大区别,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面,为了防止暴雨积水,马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排水井,还有深藏在地下那些密密麻麻的排水管道。在古代,古人并没有这样的技术,无法肆意的搭建排水管道,那么古人是怎么解决排水这一问题的呢?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其实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排水的应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著名的工艺官书《考工记》里面,就记载了农渠的排水方法和宫殿的排水方法,虽然整体而言看上去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中国的故宫600年来从不积水,这是因为故宫内部的排水设施,正可谓“巧夺天工”,充分展现出古人的智慧。整个故宫的建造,从位置上就相当考究,它位于北京市中轴线的正中心,体现出古代帝都唯我独尊的建筑原则。除此之外故宫里面的每一处宫殿,都可以在天空中找到与它位置相对应的星辰,可以看出古代工匠在设计并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动了不少心思。
文章插图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可以得知故宫600年来从不积水,这绝非古人杜撰而来,而是可以推断出来的。故宫的建筑大多都在高台之上,最高的位置甚至距离地面8米左右,一部分建筑在上,另一部分建筑在地表,让暴雨过后的积水可以很自然的流下去,不会积蓄在某一个位置。正所谓水往低处流,高处的积水流向低处,低处的积水流向外面的护城河,让故宫内部的积水可以很快的自我释放。故宫的排水系统除此之外还和故宫内部的地砖有一定关系,故宫内部的地砖使用的是青砖,这种砖头的吸水性非常强,雨水落到地砖上面,不会积蓄在上面不动,而是会逐渐的渗透进去。因为雨水的渗透,可以让这里的地砖变得更加坚硬,防止地面被轻易破坏。
文章插图
除了表面以外,故宫内部的排水设施,正可谓“巧夺天工”。之所以故宫从来不会积水,这两个内部的排水设施可谓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明排水系统和暗排水系统。顾名思义,明排水系统就是我们很轻易就能够看到的,故宫里面那些随处可见的排水口、排水嘴,它们将故宫内部的积水排放至故宫外面的护城河中,让这些水源可以有效的在故宫附近循环。暗排水系统就是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埋藏在青砖石下面的排水管道,暴雨过后的积水可以渗透到这些内部的管道里面,再通过管道排放至故宫的外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千多个排水嘴,在暴雨过后这些排水嘴同时工作,很快就能够将积水排放干净,这些被排放出去的水源再利用当地的地势,重新汇入到金水河当中,形成了一个环保高效的内部循环。
文章插图
结语古人并没有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但他们却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势、生态环境以及简单的工具,制作出如此高效的排水系统,这体现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更加证明了中国古代工匠的优秀,我们在向前进步的同时也应当像他们学习,让我们变得更好。参考资料:《考工记》
- 这口钟有600年历史,重46吨,比两层楼高,现在春节还能听到钟声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武当山上的“夺命龙头香”,百年来殉命者不计其数,如今稍有改动
- 这座宫殿竟然是故宫的两千倍,仅直径就已超过了八十公里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
- 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最具价值的却不是展出的600余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