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作一般都是从这种心境中开始的。——(英国)华兹华斯提到隋炀帝杨广,人们可能会想到《隋唐英雄传》里面那个昏庸无道,天天沉迷于玩乐的皇帝。但其实就隋炀帝的功绩来讲,他开创了科举制度,让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仕途,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报效国家。同时他还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不仅使得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而且也让南北的运输费用有所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民生的。还有就是杨广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他写的诗词确实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境丰富,就比如这首《春江花月夜》。
文章插图
说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张若虚写的那一首,但实则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先来分析张若虚的诗,然后再比较他们俩谁的诗更好?《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出自于《全唐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沿用了隋唐时期隋炀帝所写的《春江花月夜》作为乐府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张若虚,此诗是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这首诗在整体上描绘了一幅江水流动之下,岑岑月夜的美景,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在意境上也表现的十分空灵宁静,颇有大家之风,因而此诗也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称,虽然张若虚仅存留两首古诗,但从此首诗不难看出,张若虚的气度才华都是非凡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它的画面感十分的强烈,首先它描绘了在春天的季节里,江水浩浩汤汤与大海仿佛连成了一片,在海面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淡淡幽光,似乎也随着潮水的涨落在忽明忽暗。在月亮的笼罩之下,整片江水都变得十分闪亮夺目,熠熠生辉,同时江水弯曲迂回的形状,也环绕着芳草丛生的原野,在不断的向前流淌奔去。在这种纯净、银白色的色调笼罩之下,江水与天空以及周围的环境全都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纯洁无暇的画面,仿佛这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一丁点儿的灰尘,只留下了银白的天空,清冷的孤月以及满江的春水。
文章插图
前文对于景色描写,不仅采用了多方视角,而且运用了许多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整体上又烘托了整首诗的氛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波涛浩渺,月色清幽的环境,让读者能够在读诗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水”、“月夜”、“芳草”等诸多形象,同时也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空灵、深远的基调。但诗人并未止步于此,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写出了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当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心中不禁发出双重疑问:“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淡淡月光之下,悠悠的江水之上,是谁在撑着一叶小舟缓缓的离去呢?又是谁站在高高的楼上遥望着明月,他们到底又在思念着什么呢?作者发出疑问之后,却又自问自答说道,站在楼上之人应该是思念着自己外出丈夫的一位女子,而这位思妇的形象,也是被诗人刻画的淋漓尽致。诗人先是写到了这位思妇在楼上的动作,用“徘徊”二字来形容,体现了思妇当时内心期盼丈夫回来,却又无法达成心愿,只能独自一人的孤寂。同时诗人又描绘了在月光下的“妆镜台”形象,“妆镜台”是指思妇化妆时所照的镜子,都说女为悦己者容,正是因为女子自己心爱之人不在身边,所以连妆镜台也被放在一边闲置,妆镜台的孤独,实则显示的是思妇形单影只的形象。这首诗在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了江水、明月、芳草等多重意象,是写景写实的笔触而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于抒情,通过思妇、游子的形象,来抒发这种思乡思人的情感。在诗的结尾用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为收篇之笔,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情感,实现了情景交融的升华,整首诗朗诵完毕,不仅有景有情,而且情景交融,仿佛浑然天成。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其一),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古龙写了一部经典小说,罗维导演成龙主演,只可惜票房惨败
- 刘慈欣写了《三体》后没出名,10万就买掉了版权,如今少赚10个亿
- 这个亡国之君写了一首诗,竟然因为一首词导致北宋亡国
- 唐伯虎给厕所写了2副对联实数无奈,但是至今没人能超越
- 张九龄被贬后写了一首诗,开头便是千古佳句,堪称最唯美的中秋诗
- 她是中国首位女历史学家,丈夫死后写了一本书,毒害中国女性2000年
- 刀妙琏墓志的出土,揭开李世民与杨广不可告人的关系,上面写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