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讲到齐己的《游谷山》( 二 )


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讲到齐己的《游谷山》
文章插图
唐代长沙窑“七贤醉酒”诗图罐
唐代长沙窑的窑工们对“竹林七贤”的风骨推崇备致,在一只瓷罐上,一面画着七贤图,一面写着窑工自己创作的“瓷诗”,诗云:
须饮三杯万事休,眼前花发四肢柔。
不知酒是龙泉剑,喫入肠中别何愁。
到东晋,最有名的隐士要数陶渊明了。陶渊明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但他写的《桃花源记》是一个虚幻世界。而他的同族陶澹、陶烜抵达了真实的世外桃源,即长沙临湘山。他们的共同先祖是晋太尉、长沙郡公陶侃。?梨镇陶公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据《晋书》,陶澹与侄陶烜专心修养,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长沙县影珠山也相传是陶澹最初在此山隐居而得名。
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讲到齐己的《游谷山》
文章插图
长沙临湘山陶公庙内“竹林七贤”壁画
长沙还有一地名也因名士归隐而得名,这就是宁乡市的道林镇。道林为宋处士谢英故里。其时金人入侵,谢将应举。因秦桧与金媾和,杀岳忠武,谢遂闭户读书,屡征不就,后人称之为秀才。以英抱道,名道林,地遂以人名,又称秀士乡。距集镇1公里处的麒麟山,山南有一石镜,长约数米,高1米,光可照人,昔为谢英读书处,风晨月夕,往往有弦诵之声,故名“石柱书声”,为宁乡十景之一
谷山也是古代名士游旅之佳处。谷山位于今岳麓区望岳街道、天顶街道与望城区月亮岛街道、金山桥街道交界处,与鹅羊山隔江而峙,峰峦起伏,蜿蜒20公里。主峰谷王峰,海拔362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
天下名山多僧占。唐代谷山就有宝宁寺,唐代三藏禅师所建。唐末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作有《游宝宁寺》(又名《游谷山》)诗:
城里寻常见碧棱,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
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讲到齐己的《游谷山》】此生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
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但到了谷山这样清静的环境中,一切浮世之物都会抛诸脑后。这是齐己所理解的“理想生活”。
齐己(约860—940),潭州益阳人。他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早逝,7岁即剃度出家。出家后先在宁乡同庆寺,后栖长沙道林寺和衡山东林寺。他酷爱山水,曾遍游终南、华山及江南诸名胜。晚年自号“衡岳沙弥”。传世诗歌852首,有《白莲集》等行世。他的咏物诗融情于景,含蓄有致。他写月夜中的祝融峰“巨石凌空黑,飞泉照夜明”;写早莺 “藏雨并栖红杏密,避人双入绿杨深。晓来枝上千般语,应共桃花说旧心”,都富有韵味。孙光宪《白莲集序》赞齐己的诗:“师气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冷峭而旨深。”
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讲到齐己的《游谷山》
文章插图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谷山图
谷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藤萝攀附,古木参天。清诗人杨世安《登谷山》诗云: 谷山与岳争空地,耸入青天势未已。盘旋鸟道登山尖,一碧遥看洞庭水。苍茫独立翠微间,此身不信在人寰。长啸一声下山去,芒鞋带着白云还。 谷山相传因明代谷王入山为僧而得名。《明史》载:“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1395)就藩宣府(今河北宣化),成祖即位,移长沙府,永乐十五年(1417)坐谋逆,削为庶人。”宣府古属上谷,故称谷王。
然而,谷山之名在明代谷王以前即已有之。当地传说,远古先民信奉的农业神——谷神在此山显灵,宝宁寺的前身即是祭祀谷神的道观。另说,认为开山祖师是五代马楚保宁勇禅师。保宁修建开福寺后,发心朝拜各地名山大寺,云游30年之久,其间曾来到河西谷山冲立愿在这里再建一寺,以方便云游僧众。于是又找楚王马殷为施主,修建寺院,敕封为“宝宁禅寺”。明谷王朱橞入山隐居后,改名谷山寺。寺内有四十八庵,石鼎焚香,云烟缭绕。附近有龙潭,旁建龙王殿,传说祷雨辄应。寺内悬晚清同乡秀才喻果民所题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