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真实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样的?( 二 )


但晚商的甲骨卜辞显示,吕国曾经遭遇鬼方中工方的攻击。前文中我们分析过,工方位于陕北高原和晋西山区,如果吕国处于山东,工方怎么可能越过几百公里的商朝腹地,去攻打山东地区呢?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晚商的吕国,也就是太公望的方国,大体上位于晋西南吕梁山南端,或者关中盆地东部与陕北高原相邻的地区。
如果我们再联系太公望姓姜,属于姜姓之戎(羌戎)的一支,那么这个姜姓吕国,位于关中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除了方国位置颠覆了传统史书的说法外,太公望的身世也并非史书记载的那样出身贫寒。因为周国太子仲发的正妻邑姜,是太公望的女儿。上古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几乎不可能通婚,因而太公望必然是贵族出身无疑。
我们再往前看看,仲发祖父季历的正妻太任来自于挚国,仲发父亲老周侯姬昌的正妻太姒来自于莘国,这都是在商王国体系内有头有脸的大方国。所以太公望不仅仅只是普通贵族,更有可能是吕国的国君,甚至在姜姓方国中享有族长一般的尊荣地位。否则,姬昌不可能让自己的继承人与太公望之女婚配,来让周国与吕国联姻。
除了太公望的籍贯、出身外,他的年龄也与史书中记载的并不一样。传统史书认为,太公望在周灭商前夕已经年老,在《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太公望更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者形象。
但我们根据太公望的外孙——周成王的年龄判断,灭商前的太公望,可能只有五十多岁(灭商前夕,周成王还只有十一二岁)。
再根据太公望就封齐国后,直到周康王6年才去世,《史记》等史书称其活了百余岁来反推,灭商前夕,太公望也确实是五十多岁。(武王在位4年,成王在位37年,加康王在位的前6年,共47年)
根据这些分析,我们「还原」一下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姬昌在位第二年为父报仇,举兵伐商,被商王帝乙打败,随后接受了商的和亲,迎娶了莘国的公主太姒。在之后的十来年内,太姒生下了子女若干,其中就有长子伯邑、次子仲发。
到文王30年左右,长子伯邑可能已经夭折,次子仲发成年。仲发除了被立为太子,名号改称「太子发」以外,还迎娶了吕国君主吕望的女儿邑姜,代表周室完成了周吕联姻,又一次巩固了古老的姬姜姻亲关系。
在此期间,周侯姬昌在关中推广采邑制。得益于新制度的优势,周国实力开始飙升。于是姬昌按捺不住,趁商王帝辛一征东夷时,出兵攻打戎狄,打怪练级,终于引起商王的警觉。于是在帝辛13年(文王34年/公元前1061年),老周侯姬昌被前来关中举行军事演习的商王带回了朝歌,并软禁起来。
此时的周国,对自身的命运充满了担忧,更对老周侯姬昌的命运充满担忧。因为一旦商王国彻底搞定东夷,老周侯姬昌就会丧命于商人之手,商王国也会腾出手来,不把周国揍回到亶父之前的时代不罢休。
在这种情况下,周姜集团势必要考虑将来的打算。坐以待毙是不可能的,但继续扩张壮大自己的路子也走不通,因为国君还在商人手里做人质,一旦轻举妄动,老周侯就会一命呜呼。
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让周人集团不至于坐以待毙,又能不引起商人的警觉,保护老周侯的生命,甚至还能迫使商王释放老周侯姬昌归国呢?
首先,自然是表面上保持低调,在表面上做足功夫,不断给商国进贡奇珍异宝,以示臣服的态度。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收拾完东夷,商国还会来收拾周国。
所以,更进一步的办法,就是设法给商王国制造更多的麻烦,让商王国按下葫芦又起瓢,无法腾出手来收拾一个表面上恭顺的属国。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必须要暗中撺掇,秘密鼓捣。
那么,又能怎样去鼓捣撺掇呢?只有与商王国的敌对势力秘密结盟,煽动他们反叛商国,或攻打商国的边境。
这样的敌对势力,实在很多。商王武丁以来,商王国四面征伐,给自己的四面边境树立了无数个时弱时强的敌人。
在这四面中,东南面的夷方正在与商国鏖áo战,所以不存在周人去煽动。况且,周人与东夷并不接壤,暗中串联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