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湘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
文章插图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谈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刘剑
采访人员:首先,请您简要谈谈岳麓书院和理学、湘学是如何“结缘”的?
朱汉民:岳麓书院作为一所古代著名学府,既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孕育思想与创新的学术重镇。从宋代开始,岳麓书院成为中国著名的理学学术基地,同时也是湘学的大本营。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提出了“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理学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内圣外王的人才,这对宋元明清的书院教育均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教育宗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传道”,即内圣方面的修身以道、讲学以道;其二是“济民”,即外王方面的爱民、利民。二者合起来,就是张栻在《记》中希望的“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可见,这一教育宗旨不仅鲜明体现了修身以道的理学思想传统,也体现出湖湘理学的学术旨趣,奠定了延续700多年以理学经世的湘学学术传统。
采访人员:岳麓书院与理学为什么结合得这么紧密?
朱汉民:传统上,学术往往与教育一体不分。如先秦诸子与春秋战国民间私学、两汉经学与汉代太学均有密切关联。两宋出现了复兴儒学与建构理学的思潮,推动了学术思想转型、文化教育推广,可以说宋代儒学重建与宋代书院崛起是同步发生的历史现象。新兴的理学思潮推动了书院教育的进一步兴起,而充满活力的新兴书院则促进了理学思潮的大发展。乾道初年张栻即主教岳麓书院,开辟了一个闻名全国的理学基地,并使之成为地域性理学学派即湖湘学派的大本营,这成为理学与书院结合的典范。以后,其他理学家反复仿效,推动了理学思潮与书院教育的全面结合,出现了“南宋四大书院”。同时,岳麓书院也成为不同学派的理学家开展学术研究与讲学活动的重镇。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访学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中庸》之义”。此外,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曾在岳麓书院研究和传播理学,推动了理学思潮的发展。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
文章插图
张栻像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采访人员:岳麓书院与湘学是什么关系?
朱汉民:从宋代开始,岳麓书院就是湘学的大本营。因为以岳麓书院为基地的湖湘学派是理学中的重要一派,学术史家黄宗羲说:“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湖湘学派的发展与张栻主教岳麓书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两个条件:第一,形成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第二,形成政治倾向、学术主张一致的学者群体。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后,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从而推动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湖湘学派和岳麓书院一体化,奠定了湘学学统,深刻影响了岳麓书院的历代山长和求学者,而这些人恰恰大都是湘学史上的重要学者。湖湘学派的学术旨趣通过岳麓书院的延续办学,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后世的湘学学者,总是自觉地以宋代开创湖湘学统的先儒先贤为榜样,继续坚持他们的教育宗旨、学术宗旨,通过书院教育而传承湖湘思想传统。张栻“成就人才,传斯道而济斯民”的教育宗旨,为元、明、清各朝的书院山长、讲学者所坚守与弘扬,同时影响了一代代湘学学人,后代如王夫之、吴道行、严如煜、欧阳厚均、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刘蓉、郭嵩焘、刘长佑、李元度、杨昌济等,他们既是岳麓书院学统的传人,又是重要的湘学学者。这些学人在岳麓书院求学期间,承传了岳麓书院的湘学学统。明清湘学充分发挥了学术的社会政治功能,从而影响了整个明清以至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