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

在古代人们信息交流比较缓慢,口耳相传则是最主要的方式,以童谣这种形式不仅朗朗上口,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杀伤力极强,所以童谣一直是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战争等宣传重要的载体。(一)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抨击嘲讽无道统治者为统治者歌颂功德的童谣作品,以〈康衢童谣〉为最早,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
文章插图
中国自尧舜时开始就有了童谣。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圣人尧,治理天下五十年之后,很想知道百姓是否拥戴自己,他问左右的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问朝野的官员,也都说:''不知道。''于是,尧便微服私访。在大街上他听到儿童在唱一首童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听了很高兴,就问孩童:''这是谁教你唱的呀?''儿童回答:''我是从大夫那儿听来的。大夫说,这是一首古诗。''于是尧返回宫后,召来了舜,把天下禅让了给他。舜也不推让,就接受了。
 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
文章插图
上面这则歌谣是尧治理天下五十年后,为了视察民情而微服至民间。途经康衢,听见儿童所唱的歌谣。这首歌谣歌颂天下在尧的治理下,呈现太平安乐的气象。歌颂尧的清静无为,注意民生,不以主观意志治理国家,让人民顺己之心自然的生活。对于良好的贤明的君主,童谣不吝啬给予荣耀,但相对的,童谣对于隳坏的政治,抨击嘲讽从不留情,即使是最高权力中心的国君,童谣亦敢于针锋相对。以下由几则童谣内容,认识童谣如何抨击无道的统治者。在三国时代,吴国的暴君穷奢极欲,末帝孙皓,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即位第二年就因南京的宫殿有些破旧了,他便要迁都到武昌去,并且要长江下游的广大人民负责一切搬迁费用,远道运输,供其挥霍。当时便有童谣唱道:“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
文章插图
在童谣中,百姓对于暴君和苛政,提出了极有力的抗议:宁愿喝南京的廉价的水,也不愿吃鄂城名贵的鱼:宁愿回到南京而死,也不愿意在鄂城待下去。这里面,反映了百姓对孙皓执行不合理的政治措施的愤慨,表达了强烈的怨恨和反抗之情。童谣以''宁……,不……''的选择句式重叠使用,使童谣的感情色彩更浓郁,表现出老百姓与统治者决裂的态度。再如〈晋惠帝永熙中童谣〉:“二月末,三月初,桑生裴雷柳叶舒,荆笔杨板行诏书,宫中大马几作驴。”“时杨骏专权,楚王用事,故言‘荆笔杨板’。 二人不诛,则君臣礼悖,故云‘几作驴’也。”很明显,这首童谣带有讽刺性质。而讽刺对象就是晋惠帝,把他形容成蠢驴。而这首童谣也不仅仅讽刺晋惠帝一人,更直指历史上种种傀儡皇帝,都是蠢驴。
 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
文章插图
当全民臣服于统治者的淫威之下,面对权力威胁而噤若寒蝉的情况,童谣却对最高权力中心展现睥睨的态度,将无能的君主比拟为驴、猪、狗、猫等,真是极尽嘲讽之能事。(二)反映民众的反战思想,支持人民正义的反抗战争战争是人民最大的恶梦,家中的壮丁全上了战场,田里的事只好委诸女人,所有的怨气与无奈也藉诸童谣加以抒发。据《后汉书志十三?五行志》记载,后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地区''凉州诸羌''一时俱反。汉王朝征调大量兵力,''命将出众,每常战负,中国亦发士卒'',战争的重担又压在百姓的头上。这首童谣生动的反应出这场战争所造成的损害,表现了民众渴望和平、希望过安定、正常生活那愿望。
 古代童谣的功能,童谣是如何预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