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之中,想要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必须要一场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革。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这么做的,纵观天下,他就是那个唯一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救世主。张居正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五大弊端:“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国防等方方面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张居正的改革内容条目众多,涉及面广。岛主就不展开了,简单介绍一下。政治上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整顿吏治,考核官员。经济上则是丈量全国土地,实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并且注重水利建设,指派专门人员治理黄河、淮河及运河的水患。军事方面,张居正注重边防,起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大将戍边,加固长城防备,扫除边缓。
【 大明王朝最后的救世主——首辅张居正的成与败】张居正的彻底改革一定程度缓解了明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万历帝在位时出现了短暂中兴局面,史称万历中兴,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边防稳固,用史书上的话说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
但如同大部分托孤重臣如霍光,又如大部分改革家如商鞅,王安石等,这类人无论曾经何等风光,结局却总是留下遗憾,张居正也不例外。
张居正与明神宗的关系是微妙的。张居正身为帝师,又有李太后的授意,对于明神宗的教育可谓苦心孤诣,严厉至极,真是把神宗当亲儿子一样教育。张居正每天都会亲自给神宗授课,讲述治国理念,并督促神宗研习经典。据说有一次神宗背书错了一个字,甚至被张居正厉声喝斥。神宗敬重崇拜张居正,但同时也深深地害怕着他。
随着小皇帝明神宗渐渐长大,长期受到的压制,让他对于皇权的渴望更甚,也让他与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除开张居正与明神宗的矛盾,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居正与其余官僚间的矛盾。张居正要做到说一不二,顺利推行改革,自然要拼命排除异己,打压其他士大夫,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你要说他专权跋扈,也无可厚非。再加上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太多错综复杂的势力网,百姓们倒是欢天喜地过大年,那些贵族阶层的既得利者却损失惨重,他们对张居正可谓恨之入骨。
万历五年发生的“夺情”事件,可以看出张居正艰难的处境。张居正的父亲在那一年过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弃官家居守制27个月方才能复职为官。可当时的情况,张居正主持大局,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他是整个帝国的主心骨,他走不了啊。
唯一的办法,就是皇帝出面夺情,开特例阻止张居正回家守制。明神宗是这样做的,然而反对夺情的舆论却如同潮水般涌来,反对的人不仅有他的政敌,连他的门生都出面反对。最终张居正还是留了下来,明神宗下令打了那些反对者一顿板子了事。但张居正心何尝不痛,为这个帝国鞠躬尽瘁,却落得千夫所指的地步。他在孤独的路上前行,没有尽头。
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张居正死后,皇帝和大臣们积蓄已久的怨气如山洪爆发。张居正的私德并不是完美无缺,这些口实也让那些反对者对他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明神宗最终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人死政灭,张居正的变法也逐步土崩瓦解,大明王朝在开往往深渊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仅仅过了65年,大明王朝便灭亡了。张居正这一路从平民走到巅峰,确实有很多黑点。他对不起很多人,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理念,始终已挽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他对得起所有的人民。他是千古一相张居正,可惜世间再无张居正。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方寸斗野,隐藏在玲珑精致后的人文和历史
- 五代十国最后的赢家:美食因他而为流传古今,拳法因他而盛名中外!
- 被冰心写文章讽刺后的林徽因,送了样东西让冰心吃,不愧是才女
- 经典且回忆歌曲《最佳损友》+《漂洋过海来看你》创作背后的故事
- 军博热展 文博迷细品抗美援朝主题展背后的故事
- 托卡尔丘克《糜骨之壤》:动物复仇案背后的人类世界
-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第一贤臣李泌,一生之中两次最有价值的战略谋划
- 宝玉被打后的众生相,宝钗黛玉真情流露,袭人最让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