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寒冬”之后,影视青年的“春天”在哪里

  “寒冬”之后 , 影视青年的“春天”在哪里

  横店剧组滑坡式减少 , 小卖部老板娘“快亏本了”

  2019年1000多家影视公司关停、当红的年轻演员没有戏拍而“转战”综艺……今年冬天 , 关于“影视寒冬”的讨论不断冲上热搜榜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造成“寒冬”的原因是复杂的 , 而人们面对“寒冬”也不必太过悲观 。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剧制片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 2019年以来 , 至少从投资层面来看 , 影视剧确实进入了“寒冬” , “2017年、2018年平均每年有1000多个剧组开拍或正在拍摄 , 但2019年 , 我所知道的剧组也就五六十个 , 所有(剧组)加起来最多百八十个” 。

  这名制片人介绍 , 我国的影视剧投资方 , 最早大多是来自山西的煤矿企业老板 ,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热钱”也纷纷涌向影视剧行业 , “只要导演、明星合同定了 , 投资人就给钱” 。

  他说 , 在“钱多”的时期 , 行业内出现了一大批“从不进电影院、从不看电视剧”的制片人 , 他们很少关注剧本 , “只看导演、演员是谁” , 这批制片人的出现 , 一定程度上“扶持”了行业内一大波“烂片” , “中国影视剧行业 , 不缺好的导演、演员 , 缺好剧本和好制片人” 。

  毕业后到北京一家编剧公司工作的90后小陈 , 今年跳槽到某互联网企业负责影视项目评估策划 。 短短一年半内 , 她的原公司裁员30% , 连同她自己手上的项目在内 , 身边不少同行的项目都停滞了 。

  小陈认为 , 投资情况发生变化是影视“寒冬”的最主要原因;同时 , 前两年曝光的演员逃税事件、演员“限薪令”的颁布也是影响因素 。 “现在市场上影视作品的总数减少了 , 在精品率不变的情况下 , 好作品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一定程度上来说 , 好作品是‘钱堆出来的’ 。 ”她分析说 。

  小陈提到 , 随着“爱腾优”三大视频平台成为最主要的出资方 , 平台掌握了项目分账的主动权 , 与之合作的影视公司和签约演员变得比过去弱势 。 另一位青年编剧小余则透露 , “爱腾优”现在非常团结 , 试图联合起来掌控整个市场 , “某当红女演员因为挑合作的男演员 , 惹毛了一家视频平台 , 结果另两家也不愿意用她了” 。

「中国青年报」“寒冬”之后,影视青年的“春天”在哪里。  “有些影视公司养着几个工作人员慢慢研发项目 , 但不进行制作 , 因为项目制作后卖不出去 , 反而会亏本 。 ”小陈还解释说 , 相比影视作品 , 综艺节目的平均制作周期短、成本低 , 所以这两年综艺节目成为热门 。

「中国青年报」“寒冬”之后,影视青年的“春天”在哪里。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系副教授、导演戴正说 , 与其说影视行业遭遇“寒冬” , 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时期到来了 。

  “过去影视行业的从业门槛太低 , 资本方可能觉得这个行业利润高就往里投钱 , 项目制作非常不专业 。 业内存在剧本创作有问题而不能过审、网络大电影质量差而被视频平台往后藏等情况 。 这两年行业内演员数量变多了 , 一些流量明星的表演水平差、不被观众认同 , 也很正常 。 ”

  作为学校教师和导演 , 戴正感觉现在科班出身的青年演员专业水平也有所下降 , 有“流量”的不一定有实力 。 在拍戏时 , 有的年轻演员自我感觉很好 , 不愿遵从导演的指引 。 “相比香港地区和国外的演员 , 一些内地的年轻演员专业能力并不太好 , 理解也不到位 。 对于这样的演员 , 导演这次用了 , 下次就不会再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