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丈量时光的长度,
用心灵倾听花开的声音。
FM101.7《行者乐读》
寻找诗和远方。
行者乐读
文章插图
第345期
作者 徐龙近
《做冬福》
听众朋友,这里是《行者乐读》,我是主持人李启。
二十四节气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串起了四季的民谣。人们代代相传的民风民俗,让这一曲曲民谣传唱得更为动听。冬至那一天,我读到了作家徐龙近的散文《做冬福》,由文字构成的民俗画面生动而鲜活,承载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熟悉的场景、朴实的细节、丰富的仪式感,让乡村变得如此亲近。今天的《行者乐读》我们一起欣赏作家徐龙近的散文《做冬福》,由宁德人民广播电台陈胤泽为您朗读——
文章插图
朗读者 陈胤泽
陈胤泽,宁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做冬福》徐龙近
又是一年冬至。
以前在老家,冬至日叫“冬节”。过冬节,也叫“做冬福”,家家户户蒸糯米,舂糍粑,然后用糍粑和果点、猪肉、素菜供奉天地。
村里的福首这时候就要买一个猪头,奉祀当境土主神,我们叫供大王公。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每逢节日,村里一般都有一两户人家杀猪,猪头供神,猪肉各家买回去过节。
大王公的神位在村的水尾,有一片风水林,边上用石头砌一个神龛,前面也用石头砌一个案桌,摆放供品。据族谱记载,土主神原在村水尾下墘岗卷桥头,一天夜里,土主神香炉忽然飞至村东南一里的两溪交汇处,村民即在此奉祀。至清同治五年八月初三竖石为塔,称大王公。每逢村里重大节日,村民都在此摆供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王公所处的地理位置风景极佳,有水有树,是一个幽思冥想的好地方,我读书的时候,节假日回家,很喜欢一个人到这里闲坐,可以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也可以百无聊赖什么都不去想。现在觉得,如有三五好友,在这里汲水煮茶,也是一个妙境。
供奉大王公的猪头,就放在这里的溪水中清洗,然后在神龛边上架一口大锅,放进猪头,倒一桶溪水,用柴火慢慢煮。煮熟的猪头装盆子里,端上供桌,锅里的肉汤撒一大把盐巴,倒进半斤米酒,顿时香气弥漫开来。村里很多小孩子从家里拿了牙杯饭碗,到这里看热闹,也为了喝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肉汤。福首依次把肉汤舀到大家的碗里杯里,那边大王公在香烟缭绕中享用猪头供奉,这边我们就热火朝天地大口喝肉汤,这样的节日氛围很特别,现在想起来似乎有点搞笑,但我时常也在心里怀念。有时候人多,汤不够分,舀到剩半锅汤时,福首就会从溪中提一桶水,加到锅里重新烧开再分,也有不烧开就分的,他们都说有大王公保佑,喝没烧开的肉汤不会拉肚子。确实,我也从来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喝后拉肚子的,不知道是当时的溪水好,还是我们的身体好,也可能是真的得了大王公的佑护。
【陈胤泽朗读徐龙近《做冬福》】大概一炷香功夫,奉祀仪式就好了。从供桌上撤下供品,猪头最后是切成均等的小块分给各家各户,村里几户人家,就切成几块,叫“份肉”,也叫送“福分”。切到最后,都会剩一点,因为怕不够分,前面切的时候会比较保守。剩下的一点肉也切成小片,看哪块肉份量少一点,就分别贴到哪块肉上,福首顺手从林中采一把铁芒萁,用铁芒萁的杆将小片肉和大块肉串起来。来领肉的多是各家各户的孩子,有的喝完肉汤就在这里等着领份肉。有一些嘴馋的,一领到份肉,就当场把上面的一丁点瘦肉咬下来吃了,不知道回家有没有挨揍。
做冬福,我们的主食就吃糍粑,家境好点的会炒两个菜,一家人喝点小酒。很多人家也在这天酿酒,叫冬节酒,据说是这时酿的酒品质特别好。
- 寻找诗歌的童心,儿童诗空中朗读会举办
- 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接力朗读迎新年”31日在宁开启
- 《中级学员》黄爱萍朗读《迎接生命的累积》
- 朗读者,用文字传递力量
- 走进东平:去图书馆与朗读亭来场邂逅,在博物馆与历史时空交流
- 放 广 播(作者:陈永平,朗读者:周扬)
- 为你读诗:《爱自己》
- 登上舞台用心发声!他们用朗读传递阅读的力量
- a938|残疾人站上舞台朗读 传递阅读的力量
- 法语|紫月法语朗读:同一首歌(音频加中文,法语对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