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和一座独木桥/几次的握手无法/下定决心。于是对自己说/要么成为河或桥……”这是诗人俞敏在浙江文艺出版社11月出版的诗集《隐匿的星辰》里的诗句。这位隐匿了三十多年的诗人,用这本诗集,终于现身绽放。
文章插图
26日下午,在岁末迎新的美好时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杭州市作家协会、Spark*·杭州书房联合主办的《隐匿的星辰》分享会暨跨年诗会在书香馥郁的杭州书房举行。二十多位诗人、出版人欢聚一堂,共同分享诗歌之美。诗会由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主持。
文章插图
《隐匿的星辰》作者俞敏分享创作历程和体会
在主持人陈曼冬的邀请下,《隐匿的星辰》作者俞敏先生与“发小”、诗友、出版人等嘉宾相继对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体会。俞敏自中学时代起就喜爱文学,尤其是诗歌。他阅读的范围非常广,从很多优秀诗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如歌德、普希金、泰戈尔、徐志摩、汪静之、海子、北岛、顾城等等。这种丰厚的文学滋养也使他萌生了创作的冲动。他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开始时,写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慢慢地,他尝试着向文学杂志投稿。他印象非常深的一次是1988年初,他收到了《西湖》杂志编辑嵇亦工老师的一封退稿信,信里嵇老师非常坦率而真诚地指出了他创作中的不足,勉励他继续努力,并在信的末尾说“盼常联系”。这封退稿信给了他很大的鼓励。直到今天,他仍珍藏着这封信。后来,因为工作越来越忙,他的诗歌创作慢慢减少了,但在工作之余,在独处的时刻,他仍会用诗歌记录内心深处的声音,让思绪肆意放飞。三十多年的创作,虽然是隐匿的,但并不是孤独的,他一直保留着订阅《诗歌报》等文学读物的习惯,也会通过网络与诗友探讨诗歌,交流感想。
文章插图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
嘉宾陈华和梁宝瑜是俞敏开启诗歌创作之路的见证人。他们分享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与俞敏相识,也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而成为好朋友的往事。他们几位诗友自发办了一本小册子《消息树》,这本小册子承载了他们的文学梦,也留下了他们美好的青春成长印迹。俞敏还自编过两本诗集——《绿色的妄想》和《冬天的雨季》。在陈华的印象中,俞敏是一位对诗歌葆有持久热情的诗人,很多当时的诗歌爱好者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而俞敏则是少数坚持下去的人之一,而且因为这份持久的坚持和热爱,达到了较高的创作水准,也诞生了这本《隐匿的星辰》。他评价道,俞敏的诗,是与众不同的,思维非常独特,常常将相反的意象融合在一起,构成非常强的张力,但深读之,又是合理的,非常耐人寻味。梁宝瑜评价道,俞敏的创作非常稳健,他拥有令人羡慕的才华和天赋,是一位真诚生活的诗人。他的创作永远是幸福的,就像在蓝天白云下,慢慢走,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
在与嘉宾对谈的过程中,主持人陈曼冬也分享了她阅读《隐匿的星辰》的感受。她说,拿到这本诗集后,她爱不释手,竟然看到了晚上十二点多;这本诗集超越了她的想象,这场诗会也超越了她的预期;俞敏一直“隐匿”着写诗,使得他的诗有一种自成一派的、淡淡的“旧意”,不媚俗,不跟风;隐匿,是可以保持初心的一种方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黄彦文
来源:扬子扬眼
【来源:扬眼】
【隐匿了三十多年,诗人俞敏用这本诗集分享诗歌之美】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商朝因何而亡?专家打开3000多年前的古墓,找到了真相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千金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中国“从未改名”的一座城市,沿用3000多年,只因出了一位美人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貌美千金逃至深山生活30多年,临死前被人发现,一本日记揭露身份
- 这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都可从金融危机中找到答案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