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四 )


是谁把征人推到这种绝境的呢?这里放入的一段深化了主题,突然想到迈克尔·贝执导的影片《珍珠港》,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夕,伊弗琳与丹尼的儿女情长,与战争交织在一起,更显战争的残酷。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文章插图
尾四句,战士们突围无望,决心以死殉国。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天亮了,残存的士兵们和敌人展开了肉搏。只见白刃挥舞,血肉横飞。战士们这样舍生忘死难道是为了立功受奖吗?不是,他们只为了尽军人的职责——守疆护国。战士的质朴、勇敢和“男儿本自重横行”和“美人帐下犹歌舞”做出了强烈的对比,将军的可恨可憎,士兵的可敬可悲,尤为显见。也自然催发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是诗人的悲悯和礼赞。艰苦而残酷的战争,让数以万计的士兵饱尝痛苦,诗人在慨叹:那体恤士兵的李广多么叫人追念呀。以古对今,希望唐王朝也有像李广一样爱兵如子的将军。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文章插图
全诗笔力矫健、慷慨淋漓,既有是对无良将军的讽刺,也有对远离故土、征战边疆兵士的深切同情,更是对兵士一心报国的歌颂。全诗大气磅礴,气势宏伟,又含蓄深情,既有保卫国家的决心,也有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任何时代都是大家与小家并存,战死前夕,忍不住空回首,这一细节把握触人心弦,难怪这首诗能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此诗能够被千古传诵,实非偶然。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文章插图
结语唐玄宗开元后期,大唐东北战事不断。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冒险攻打奚和契丹,大败而归。公元26年,乌知义再次轻率对奚和契丹用兵,又是惨败收场。但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却谎报大获全胜,向朝廷邀功求赏。高适听闻这件事,很是感慨忧虑,写了这首《燕歌行》。
很可惜,当时的大唐王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没有人读出高适的忧虑。唐玄宗继续盲目开边,继续加重东北节度使的兵权。伴随着安禄山权力的增大,他的野心也在增大,终于举起叛旗,发动了“安史之乱”。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终止了大唐的盛世。
我们常说,盛唐的边塞诗是昂扬的。是的,这首《燕歌行》也不失昂扬。但它在昂扬的气势中,加入深沉的反思,让全诗情感饱满,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不愧是一篇边塞诗的“良心”之作。
参考
高适《燕歌行》赏析
《无诗不成唐》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人生元本一首诗: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