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人们很喜欢给各类公众人物贴标签。而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喜欢利用这些标签,给自己树立不同人设,以达到宣传自己和提高曝光率的作用。实际上,在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后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给前人贴上不同的标签。这些标签,也随之流传千年。
然而,在这些标签形成过程中,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种固定思维。例如,提到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质朴平实、通俗易懂、注重写实等字眼。可实际上,白居易多数诗虽然以写实风格著称,但其中也有很多意境唯美,如诗如画的作品。
【 白居易笔下最美的一个秋夜,成为唐诗中的千古经典,字字惊艳】
文章插图
就像他的一首千古名作《暮江吟》,就是很难得的一首纯粹写景小诗。在诗中,白居易描写了一个最美的秋夜,成为唐诗中的千古经典,字字惊艳。让我们走近它: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写景小诗颇为后人称道,是唐诗中的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代表作。整首诗意境唯美,如梦如幻,为读者描绘出了几幅不同的秋夜景色:夕阳西沉下的江面、晚霞倒映在江水中、夜半初升的弯月、岸边草间的露珠……所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透露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我们知道,诗重意境。白居易这首写景小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柔美、幽静、安闲。你看,诗作开篇就说“一道残阳铺水中”,秋日的残阳,与夏日的残阳相比,没了爆烈和炙热,只有柔和与亲切。一个“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铺床、铺被。床铺好了,被子铺好了,人就该舒服地躺着休息了。
此时,温柔的夕阳将自己的余晖轻轻地铺在江面上,仿佛是在召唤诗人:夜幕降临了,要休息了。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氛围呀!另外,夕阳落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接近了地平线,就像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这个“铺”字用得多么形象啊。读到这里,真是不得不赞叹白居易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文章插图
而紧接着,“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则是从视觉上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副绚丽多彩,波光粼粼的画面。江面此时必定晴朗无风,微风吹来,细小的波纹微微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然一半红色,一半碧色。在这光与影的瞬息万变之中,诗人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为读者留下了一幅唯美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也跃然纸上。虽然这是一首纯粹写景之作,然而只是一味地描摹景色,即使刻画得再细致生动,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终究会显得有些淡而无味。所以,在诗作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中,诗人只用了一个“可怜”就将前后诗句连贯了起来,使整首诗由单纯写景转向了情景交融。
何谓“可怜”?即可爱、令人怜爱。它与“九月初三夜”一起,不仅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了夜晚,而且在看似随意的语调中,让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了时间推移,吸引着读者继续欣赏后面的美景。在心情大好的诗人眼中,秋日的夕阳很美,夕阳下波光荡漾的江面也很美。而最美的却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远离朝政,心情轻松而愉悦。他伫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一转眼,夕阳隐没,月亮初升,一幅更美的画面便呈现了出来:岸边草丛间的露水像珍珠一样,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月亮了,虽不皎洁,却如眉弯般温柔可爱。诗人连用了两个新颖而贴切的比喻,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秋江夜景图。
文章插图
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这一句诗中所描写的两个场景,“露似真珠”与“月似弓”,不可能同时出现。应该是先有“月似弓”,而后才有“露似真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时间差”。“月似弓”时,是日落后不久。此时,太阳刚刚落山,地面还残留着少许热量,露珠还未形成;而等到“露似真珠”时,似弓之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整首诗虽然是静止的文字,可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时光的流转、风景色的变换。先是铺江的夕阳,接着是一半红色,一半碧色的江面,而后是可爱迷人的秋夜,最后是珍珠般的露水、弯弯如弓的月亮。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安宁、唯美的世界,惊艳了千年。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画风清新又好美的小姐姐!服饰设计灵感满分!
- 金庸笔下设定最强的3门武功,残缺版本也很强,第一名上万人练过
-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金庸笔下最顽强门派,3次遭遇灭门之灾,本派无高手却得外人相助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
- 松鹤延年——名家笔下的松鹤图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