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在这种异化的“孝道观念”下,贾宝玉背上了“不肖之子”骂名,他有错吗?明显没有,他只是遵循自己的想法来生活,可社会却强加给他诸多压力,逼他走上所谓的“正轨”,而这个过程就是对贾宝玉真性情的抹杀,一旦贾宝玉的“真”不见了,他的生命也会随之结束;同时家长和社会有错吗?也没有,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光宗耀祖,可当这两者碰撞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
文章插图
这一点跟《庄子》中的“浑沌之说”很像: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意,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浅谈红楼:从文化视角,分析贾宝玉的“古今不肖无双”】在这个故事中,倏与忽给浑沌凿通七窍本是为了报答恩情,倏与忽均是好意,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浑沌七窍开启之日,就是他死去之时。
文章插图
贾宝玉的情况也是如此,贾政、王夫人等人想要贾宝玉好好读书,立志功名,将来振兴贾府,可是贾宝玉本人却对功名利禄厌恨至极,他称贾雨村等人皆为“国贼禄蠹”之徒,并直言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的虚假:这二死皆是大丈夫死名节,竟何如不死的好!
另外,秦钟之死也是曹公笔下一处别出心裁的妙笔,因为秦钟在临死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他否认了自己和贾宝玉一直以来的价值观,转而以功名利禄为念,至此,他和贾宝玉三观已然不和,即便秦钟侥幸生存下来,他和贾宝玉也不再有交往的思想基础: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十六回
文章插图
所以贾宝玉对自我性情的坚守具有绝对的超时代性,可他毕竟生活在封建时代,他的这种创新思维无法普及开来,只能萎缩在一个小小的大观园中,而更可悲的是,即便是这个小小的大观园,也是在封建势力的庇佑下产生的,这就注定贾宝玉的结局会是一个悲剧,因为他的“不肖”本身是对整个社会的背叛。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红楼梦追星有多可怕你看看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悲惨境遇不言自明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此人才是红楼梦中的大佬,表面老实内心狡诈,将王熙凤耍得团团转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