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之妙用6法( 二 )
这一论点正道出了治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 , 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 , 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 , 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 。 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 。
对于高血压危象 , 我常用针刺太冲穴(双) , 重用泻法 , 留针三四十分钟 , 根据情况一天1-3次治疗 , 并加服中药 , 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 。 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疗法 , 往往就因能疏通经脉 , 平调气血阴阳而调整血压 , 收到迅速治疗的效果 。 这亦是上述机理的有力佐证 。
怎样解释黄芪降压与升陷之理?有人会想到中药往往有“双向作用” , 故黄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 。 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黄芪轻用则升压 , 重用则降压 。 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 , 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 。
我治疗低血压证 , 喜用补中益气汤 , 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过15克 。 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 , 我喜用黄芪合温胆汤 , 黄芪分量必用30克以上 。 诚然 , 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黄芪之外还有柴胡、升麻 , 可使升提之力倍增 。 在重用黄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 , 效果当然更好 , 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作用 , 这是可以肯定的 。
曾会诊一中风患者 , 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 , 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 , 处方以补阳还五汤 , 黄芪照方用四两 , 该院西医生对黄芪四两有顾虑 , 拟加西药降压 , 晓之以理 , 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 , 乃信服 。
虽说黄芪重用可以降压 , 有证有据 , 但黄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 , 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 。 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黄芪以降压 , 则犯“实实之戒”了!慎之 , 慎之 。 由此可见 , 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 , 仍须辨证论治 。
3.攻可补之
张锡纯认为 , 黄芪之升补 , 尤善治流产崩带 。 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 , 这是我的经验 。 死胎之于母体 , 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 , 病属实证 。 自宋代以来 , 妇科方书 , 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 。 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 , 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 , 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 , 加朴硝以润下 。 前人认为 , “胃气行则死胎自行 , 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 。 明代以后 , 《景岳全书》提昌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 , 此方以行血为主 , 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 。 平胃散着眼于气滞 , 脱花煎着眼于血瘀 。
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 , 初用平胃散加芒硝 , 并配合针灸 , 后用脱花煎 , 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 , 再经仔细辨证 , 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 , 重用黄芪120克 , 外加针灸 , 1剂而死胎产下 。 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 , 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 , 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 , 龟板潜降 , 血余炭引经而止血 , 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 , 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难产 。 清代王清任认为 , 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 , 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 , 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 , 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 , 使本方更臻完善 。
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缘患者妊娠八月 , 胎动消失七天 , 诊其舌淡嫩 , 剥苔 , 脉大而数 , 重按无力 , 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 , 呕吐剧烈 , 食纳艰难 , 致使伤津耗气 , 病虽实而母体虚 , 本不任攻下 , 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 。
傅青主指出:“既知儿死腹中 , 不能用药以降之 , 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 , 亦危道也 。 盖生产至六七日 , 其母之气必甚困乏 , 乌能胜霸道之治 , 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 , 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 。 必须仍补其母 , 使母之气血旺 , 而死子自下也” 。 实践证明 , 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 , 为下死胎另辟路径 。 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 , 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 , 可算异曲同工 。 当时龟板缺货未用 。 此例说明重用黄芪可下死胎 。 这是寓攻于补之法也
- 党参、黄芪、枸杞、红枣、茯苓、桑葚泡茶喝的养生功效
- 妙用大枣有奇功
- 单味黄芪水漱口就能治多年顽固口疮?你不信,可医生做到了,收藏
- 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聋问题
- 算盘有不少养生妙用
- 抗癌15年,黄芪搭上它半年时间痊愈,告别了癌细胞
- 国医大师熊继柏: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聋多种问题
- 槐米黄芪枸杞根治痔疮
- 小调料大妙用,糖友常吃助稳糖
- “黄芪”的功效及正确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