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 )


石崇《王明君词》开启了文学长河中的昭君主题,奠定了这类作品的情感基调。本诗首先铺写离别。昭君悲悲切切地登上了前往匈奴城的北上之路,不仅她自己感伤,“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而且车夫、仆人都感伤流泪。其次,本诗写昭君在匈奴中的遭遇,她很富贵,但心绪不畅,被单于父子相继娶以为妻(匈奴有妻后母的风俗),所以她惭愧和惊惧。再次是写昭君在匈奴中的孤独和思念,她希望搭上鸿雁的翅膀南翔,可鸿雁毫不顾惜她;失望之余,她觉得出嫁之前自己是洁白的玉,出嫁之后就成了“粪上之花”。而且,作者还借昭君之口,劝诫后世之人,不要将女儿远嫁了。
应该说,本诗对昭君饯别时的烘托,对昭君在匈奴中被“妻后母”的遭遇,以及对昭君思念故乡的铺排,都形象生动,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时的情感共鸣点,所以这些细节被一再铺排和描写,影响很大。另外,本诗对昭君出嫁前后容貌的对比,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男权观念。石崇说,昭君出嫁之前是洁白之玉,出嫁之后是“粪上之花”。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据记载,昭君之美,“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后书?匈奴传》),这应就是石崇所言之“匣中之玉”的美吧。而昭君出嫁后,三十出头就去世了,这个年纪的昭君很难说成是“粪上花”,何况从民族大局的角度来看,昭君为国家安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无论她在哪个年纪都是美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评价她是“粪上花”。石崇如此写来,显然是有着鄙夷匈奴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男权观念。
(萧寒)
 清风典历|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文章插图
▲天山雪莲: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2~48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微带紫色,体轻,质脆。气微香,味微苦。温肾助阳、祛风胜湿、通经活血。用于风塞湿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小腹疼痛、月经不调。主产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清风典历|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编校:席娟娟 ?审核: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