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大雅》中有一篇《烝民》,其中有几句诗:“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后世将其高度概括后,便成了一个成语,叫做“明哲保身”。愿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本是个褒义词。可是发展到今天,百分之八十则成了贬义。
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观,可以说对中国影响深远。至少从儒家被确立为官方主流思想开始,这种处世哲学就已经普遍化了。站在个体生命的角度,钱谦益的做法肯定是最佳选择。钱谦益本来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如果不是后来投降清朝,或许真能百世流芳。
文章插图
然而投降清朝,成了钱谦益一辈子最大的污点。因为钱谦益的投降行为,的确使得一城百姓免遭刀兵之祸。但城成了异族的城,国成了异族的国,纵然是保全了性命,不过是苟活。一个人应该有气节,一个民族更应该有气节。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打不过就跑的。
而钱谦益之所以被后世诟病,就在于他没能保全气节,丧失了民族气节。这就是文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大难来临往往选择苟且。儒家的顶级招牌孔府不就是这样的嘛,每一次改朝换代,孔府依旧是孔府。天下人都说孔府的风水好,简单翻一翻历史你就会发现,其实跟风水没有半毛钱关系,是他们的骨头软而已。软骨头不易折断。
【 史可法坚守不降后扬州全城被屠杀,钱谦益降清后南京百姓得以保全】
文章插图
站在民族的角度,史可法的做法就成了最佳选择。虽然誓死抵抗,最后失败导致全城被屠杀。但战至最后一滴血,也不能丧失了民族气节,这才是堂堂须眉应有的品格。若是侵略者一来,首先就选择投降,何来五千年文明的辉煌?
我们不制造战争,但也绝不做软骨头,中华民族历来不乏汉奸走狗,但如史可法者更多。于是古老的东方,才有了五千年不灭的传奇,华夏大地才有了薪火相传的文明。
当然,这些都是理想条件下的评判,现实中会有更多选择。诸如卧薪尝胆也不失为一条良计。明末不少文官武将选择投降清朝,武将就不多说了,但那些文人们某种程度来讲还是有一点好处的。投降的汉人文臣,对汉文化的延续以及中原人民日后的生活都是有一定益处的。不过这种好处,绝不能将功补过。
文章插图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勾践的卧薪尝胆。史可法的坚守以及钱谦益的投降,毕竟都没有赶走清朝。反清复明闹了二百多年,我觉得就缺少一个卧薪尝胆者。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告诉你历史上真实的罗成二百精兵对阵数万叛军,被俘后誓死不降
- 《水浒传》诬陷他为奸贼,实际上是抗金勇将,坚守城池战死沙场
- 45年坚守罗田扎彩技艺传承人胡常宽:希望手艺能传承下去
- 隋唐|他们坚守孤城四十余年,安西军,大唐的荣耀与骄傲!
- 二十载马戏人生:坚守初心 传递欢笑与感动
- 在小文章中坚守大情怀——张庆和诗文读后 (文 / 邢海珍)
-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 幕后英雄李洋退役,退出16年坚守的“舞台”
- 随便132-2|红发带,是魏婴自始至终誓死坚守着的赤诚
- 明朝|明朝“钓鱼城保卫战”,孤城坚守5年,10万清军围困下无一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