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创作出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诗作——《咏鹅》的作者
他是7岁成诗的少年天才,也是刚正不阿的官场“老顽固”;是文采斐然位列“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也是坚守正义、发檄文声讨皇帝的“不怕死”之辈。
他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我们一一分解:
七岁成诗的少年天才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文章插图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同一年),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之家。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幼年骆宾王一直跟着祖父生活,骆宾王这个名字就是祖父翻阅古籍,从易经“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中得来的。
骆宾王在祖父的教导下,背诗文、读古籍,小小年纪就学识不浅。7岁那年,骆宾王读书累了,就跑去河边游玩,看到河里的一群大白鹅游来游去,红色的脚掌拨弄着绿色的水波,有趣极了,于是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作”成名,骆宾王的神童名声从此传遍四邻八村。
10岁时,父亲出任县令,家人团聚。骆宾王也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外有可以游玩学习的同窗好友,内有慈爱有加的父母亲人,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然而没过几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道中落,一家人只能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过日子。
长兄如父,骆宾王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22岁那年,骆宾王参加科举。一向对自己学识很有信心的骆宾王满以为会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然而素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却落榜了。很显然,在科举与察举并行的初唐,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光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骆宾王只能在长安四处奔走,寻找出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道王李元庆府中谋到的一个九品录事(古时写公文,汇报工作)的职务。
不近人情的官场“老顽固”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文章插图
骆宾王在道王府中写写公文,汇报汇报工作,工作积极认真,从不谄媚求功劳。李元庆很喜欢他的才华,就想提拔他,让他走个形式写一份自荐信。岂料骆宾王对这种只吹嘘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行为很反感,虽写了
李元庆很生气。愣头青骆宾王很倒霉。在王府干了六年,同事们都一路向上,只有他还是个写公文的小吏。
公元 665 年(唐高祖麟德二年),刚刚失业、正在为找工作烦恼的骆宾王听说皇帝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终于圆滑了一次,写了一篇为皇帝歌功颂德的
李治看了很高兴,立刻把骆宾王招进宫来让他做了个奉礼郎(负责朝会祭祀礼仪等)。
两次入狱,从军边关
骆宾王在任职奉礼郎时,因涉嫌赌博被逮捕入狱,就此丢官。骆宾王写信给吏部侍郎裴行俭,请求从军来报效国家。从军之路异常艰辛。骆宾王跟随军队前往西域,穿越沙漠、血战外敌。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诗中尽显豪迈雄壮和为国赴死的慷慨激昂。他的边塞诗不仅影响了后来的高适、岑参等人,还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赶赴边关报效国家。
从西域归来后,骆宾王又被派去蜀中任职。在蜀地,骆宾王一边尽心做着本职工作,一边继续诗歌创作,写出了很多传世名篇。
不久,骆宾王被调回朝廷,职位不断晋升,做到了侍御史,官居六品。
「中华大宗师」咏鹅以明志,一代正义才子骆宾王的坚守之路
文章插图
多年后,骆宾王从西域归来升任六品侍御史,依旧不改铁面无私的风格,屡屡弹劾行为有损和不干实事的官员,谁的情面都不给,还挖苦讽刺执政的天后武则天。于是遭人诬陷,第二次入狱。郁闷至极的骆宾王在狱中写出影响他命运以及被后世传颂的
此作言辞悲愤,直触人心。朝野纷纷为骆宾王求情。次年,皇帝大赦天下,骆宾王也随即被释放,被贬至浙江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去当个小小的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