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下了八十年“后”,气氛如何融洽?( 二 )


与之前版本相比,这个周朴园气场有点弱,如周萍、大海兄弟对峙一幕,周朴园训斥周冲从“这里没你的话”变成“你不要说话”,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的威风,一下子没那么大了。虽然可惜,但笔者能看到包括法国导演和担任《雷雨》文学责编的万方在内的主创,为他在《雷雨后》的转变,打下行为逻辑更能自洽的伏笔。
其实,从初代“周朴园”郑榕到曹禺本人,都曾对早年有点过于脸谱化和“阶级斗争”的塑造进行过反思质疑,而之前各个版本总是拿掉原作中的序幕和尾声,也多少有避免找麻烦的考虑。毕竟在短短几分钟的体量内,展现周朴园人道的一面及转变,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既然如此,那索性就“让《雷雨》这个美丽又强健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万方语)。
“雷雨”下了八十年“后”,气氛如何融洽?
文章插图
万方的《雷雨·后》
出自万方之笔的《雷雨·后》,与其说是续写,毋宁视做将《雷雨》原作的短短序幕和尾声,丰富成一场90分钟的独幕戏,可以说是将《雷雨》那展现人物关系相互作用的物理学,代之以呈现物质为什么会起变化的化学。万方在乃父的高峰上挖了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山洞——原来的修女姑奶奶甲的戏份,被侍萍代替,侍萍避免了原作中痴呆了的命运,代之以可以负担照顾同住养老院的繁漪的任务,让集体毁灭的悲剧,得到了救赎和希望。
万方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尤其是剧作家,其为作品灌注的女性本位思考,也许就在两个女人——不时也包括来探望的周朴园——时断时续、时靠谱时离谱的回忆中,展开的“在经历那样一场可怕的事件之后,经过长久的岁月煎熬之后生命的状态”(万方语)里。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言中曾经自谦为“贪婪的奴仆,偷取主人家金线织自己衣服,最后连金线都忘记是人家的了”。而万方在偷师一招上也堪称一脉相承:“三老话沧桑”的设置分明是有意在向老舍和《茶馆》致敬。至于侍萍、繁漪在互扇耳光中达成最终和解,会让人想起《空镜子》里孙家姐妹同样动作的那场戏,这出可以写入中国电视史的名场面,其实出自万方自己之手。
父母生下怎样的孩子都是宝贝,这绝无问题。但唯独一点笔者想不大通,万方曾自述创作《雷雨·后》的初衷是“照顾没有看过原剧的人,让他们知道发生过什么,但又更倾向于人物精神世界的描绘。”那把《雷雨·后》演在《雷雨》前,当做一道减轻刺激的开胃汤似乎更合适——本来曹禺原作的序幕也是在回忆中徐徐展开剧情。把温情脉脉和不幸中万幸的剧情设置,当做餐后甜点也很治愈吗?的确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之前180分钟足工足料的大餐之后,就算胃口再好的人,怕是也有点兴味阑珊了。
编辑|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