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张向阳
在海底封存了800多年的“南海I号”,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南海I号”的“宋金项链”曾进行国展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鲁晚报早在2009年就对“南海I号”的考古成果进行过报道。
“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南海I号”项目领队崔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将“南海I号”看作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其最大价值不只在于满载的瓷器、金银器文物,更在于800年古沉船所封存的“凝固的宋朝生活”。
为了破解这个“时间胶囊”,考古队借鉴了“聚落考古学”——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切入考古挖掘,挖掘的重点不仅仅是文物,更是要通过对一个相应范围遗址的整体性系统发掘,破解古人吃穿住用、生老病死的综合性信息,把古人的生活重新拼接起来。
宋代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航海技术,海员们不但懂得利用季风航海还能通过日月星辰,判断天气变化,甚至有些人可以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来判断航线所在的地理纬度。
而在当时能制造具有先进水平的海船则为大规模海外贸易提供了可能。
文章插图
【白釉印花罐及内装喇叭口瓶】
考古发掘显示,沉船船体残长22.95米,宽9.85米,船内舱室最深2.7米,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是目前所见舱数最多者。
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判断,该沉船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通过“南海I号”,能够让我们一窥宋朝造船水平之高超。
据记载,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更大的海船出现了。
宋人也延续了唐朝的木兰舟,宋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中“木兰舟”条记载,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
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可储存一年的粮食。
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一说。
木兰舟可载六七百人,它以结构坚固、抗风浪强与海员航海技术的娴熟闻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上。
此船在波斯湾航行时,因船体巨大,货物须换小船才能向西航至幼发拉底河口。
此外,指南针在宋代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比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述了灯芯法、指甲法、碗唇法、丝线法四种放置指南针的办法,这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水平,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导航的。
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一艘宋代海船,全长35米,排水量至少400吨,载重量200吨以上;
“南海I号”,排水量800多吨,载重400多吨,然而这还不能算大型船,只能算中型船。
北宋徽宗年间,宋廷因为要派遣使团访问高丽之需,诏令船坞制造了两艘巨舰,一艘命名为“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一艘命名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
它的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
每艘船上仅水手就有180人,船舱分三层,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船。
据学者估计,这两艘神舟的载重量达两万斛(古代的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11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
文章插图
【“韩四郎”金叶子】
- 从“黑石号”沉船到江心镜……新加坡作家张露新书《丝路江心镜》,带你“探秘”海上丝绸之路
- 800年前的西沙沉船被发现,木头都没烂,青花瓷捞出来都是新的
- 地表最古老沉船 希腊无人岛开放2600年前水下遗址
- 清朝皇帝朝冠上的那颗最大东珠,沾满水下奴的血泪,被称之为血珠
- 英国人发现177年古沉船,捞出100多万件中国瓷器,共拍出2亿多
- 黄山屯溪老大桥发现古代石制吊线锤 将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 第三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开幕 打造“新国门”文化体验
- 中国南海发现英国沉船,满载圆明园文物,英国:把宝物还给我们
- 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海的民国惊才绝艳剩女
- 天龙八部最坏最恶,南海鳄神岳老三其实该叫做岳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