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 | 1937年,萧红在东京呼兰河畔。这儿是北方的北方,荒寒地带。一年四季被四舍五入为两季,冬季和夏季。冬季里,寒风撕扯不动咬啮不开,在寒风的侵袭下,冻得大地裂口子了河套起冰山了。并且,冬季漫长得很,地老是裂着河老是被压在山下!好在还有夏季,尽管短促,但太阳是酷热的,高粱几天不见,便被晒得通红;玉米穗子呢,更是被滋养得胖胖的。这儿是黑土地,攥一把出油。因了此,这儿有人繁衍,并且忙着生忙着死。而在世人的眼里,这儿终究是荒凉的,活着便活着,吃喝拉撒;死了便死了,风霜雨雪,而已而已。哪是啊,这儿一样有生死契阔有悲欢离合;当然,同时有着与世人一样,庸常的劳作、休息和睡眠。因为荒凉,所以荒芜。荒芜得在二十世纪之前,不记得有谁,从“人”的维度打量过他们,从而在文字中描述他们的眼泪、欢笑和沉思。直言之,没人用文学的方式,表现他们。但这儿的文学资源,的确是丰饶的,毫无疑问是座富矿,富含人性的成分,优劣不论。终于,二十世纪来了,文学开始新纪元了,萧红出生了,成长为作家了。不过,要达到开采呼兰,达到后来《呼兰河传》的高度,此时萧红的文字功夫还需要打磨,生命的况味还需要体验,需要假以时日。“日本子”从东北侵略到江南了,朋友间看好的“二萧”分手了,萧红接着一路逃亡了……这好啊,“国家不幸诗家幸”;“文章憎命达”,而萧红的命越来越不“达”了!终于,1937年年末,萧红拿起笔,以她已然成熟的“越轨的笔致”,用细小却又大气的字体,在有横格却又不顾及的稿纸上,挥笔写道——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呼兰河传》自此开始了!
文章插图
图 | 1936年春夏之交,萧红坐在北四川路底的大陆新村九号鲁宅门前不错,是传,萧红在以小说的形式,为家乡作传。而既然是小说,则与呼兰县早年间,县歌里唱的“溯呼兰天然森林,自古多奇材……”,分属两个范畴了,无需多言。萧红要在《生死场》,“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等等的基础上,再对家乡来一次品质更为纯粹的“审美”。行文至此,赘言一句,“审美”又可称为“审丑”。在以审美为业的人们那里,这则规范众所周知;而在社会上,却几乎没谁真知道了:这真是没法子的事儿。萧红只管“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地抒写下去,抒写家乡的人们的黯淡人生。同时,萧红谨记恩师鲁迅先生指出的,在“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抒写上,向更深更广处开拓。作为一名游子,不管用啥样的方式,为自己的家乡作传,是顺理成章的事儿;而同时又是“逆子”呢?萧红早已被父亲开除族籍。没关系,作为一名作家,一名逐渐伟大起来的作家,人世间世俗的一切,在她那里,已不过是素材而已,她能够消化得了了。至于就创作说创作,同行友人看了萧红写的第一章,喜欢她的笔调细腻,意境悲凉,却又禁不住纳闷,“人物迟迟的总不登场,情节也迟迟的总不发生”。而小说没了人物没了情节,还叫小说吗?萧红却深不以为然,“没章法”就“没章法”吧,凭自己兴致写下去吧。“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的小说”,萧红对于自己的创作还是有自信力的。
文章插图
图 | 萧红与萧军早在创作《生死场》时,鲁迅先生便认可自己“越轨的笔致”,并给以褒扬了呢:萧红心里想。鲁迅先生在《生死场》序中写道:“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何不在“越轨的笔致”的道路上,走得更宽广些?萧红向友人表示,要写一部《阿Q正传》《孔乙己》那一类,而且至少在长度上超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第二段放在第一段之前,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调换,都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和读者的阅读:萧红在“越轨的笔致”的道路上,走得早已够远的了,这回她要走得更宽广。尽管那宽那广是怎样的,还有好不好,此时她并不明确地清楚,也不理会。而至于“作传”过程中的千辛万苦,这里就略去不说了吧。能够证明一个作家的,只有他/她的作品,而不是过程。终于,三年之后,作品写到了“尾声”: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随后,萧红注上时间、地点,“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至此,萧红为《呼兰河传》彻底画上句号,夙愿了矣。从“尾声”的字面上看,萧红的心境是平静的。但读者从这平静中,分明能读出她的寂寞。是的,此时的萧红,人生是寂寞的,大寂寞。更悲惨的是,仅仅一年之后,1942年1月22日,萧红刚刚跨到三十一岁的门槛,便在战乱的惊恐和病痛的折磨中,“天空上飞满鸟,我掉下来”。“恨君生死太匆匆”!但这有啥呢?人一为作家,抒写自己的家乡则成为他/她的宿命。但人世间,称“作家”的人多了,可到头来有几人,能让自己的家乡,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乃至大书特书?而萧红以自身的“不幸”,最终使得母亲河——呼兰河“有幸”了,由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河,一跃而为一条“名流”。至于从此之后,人们在评价萧红,特别是感慨其命运时,因了她名字中有一“红”字,便多用“落红”之类的字样,而“落红”之类总让人感伤不已,这则不免流于世俗,薄浅了。
- 朋友犯了错误,苏轼便作词调侃,对方不生气,倒还成了一段佳话!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新演出季发布!今年,“大鲸鱼”又将带着小朋友游向何处?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
- 那些隐藏在蓝朋友身边的温暖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菊花美图,太美了,分享给朋友们吧!
- 史湘云做了2件不该做的事,说了2句不该说的话,数年后才幡然醒悟
- 高干文离婚后才知怀孕,5年后她携儿子回国,韩少下令封锁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