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求和的策略上 , 赵王决策失误 , 接下来就是赵国出现粮食危机 , 与齐楚达成协议 , 但廉颇拒绝进行进攻秦军 , 之后拖了半个月左右才换上赵括 , 使得秦国做好充分准备 , 一起正常进行 , 赵国本以为把齐国绑上战车应该是肯借粮的 , 但齐王拒绝了 。
赵王的思维明显还停留在战国早期 , 还视为只是上党一地争夺的局部战争 , 因此从一开始国家战争机器就不是全力开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 , 赵国不可能做出一切服务于前线 , 后方紧衣缩食的支援前方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 秦赵长平之战的感觉 , 在意识形态上某种意义上很像中日甲午战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国的思维和举国上下有点像当时的日本 , 后方再苦再累 , 这一仗一定要打赢 , 所以再怎么拖 , 拖的再怎么惨 , 秦国始终没有表现出示弱的姿态 。秦昭襄王就像明治天皇一样 , 扫地为兵的将全国的资源输送到前方 。
赵王换廉颇 , 就是在各方运作求和不得的情况下 , 希望寄希望于打一场胜仗来逼迫秦国同意停战 , 廉颇被换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 他的求稳战术是满足不了赵王的后续需求的 。所以我觉得秦国的反间计 , 赵王中的只是一半 , 那一半就是选赵括这一点上 , 至于换将 , 秦国不用反间计 , 赵王也会换 , 只不过可能换的就是乐乘李牧之类的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朝|长平之战时,廉颇初战不利后选择守势,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秦赵两军总体上实力相当 , 廉颇是个稳将 , 没有足够的胜算不会和秦军打 , 但是秦赵两国秦强赵弱体现的很明显了 , 两军对峙了近三年 , 赵国国内已无余粮已经到了要借粮的地步 , 秦国在如此情况下居然还有数月存粮 , 还能拖过一个季度 。
长平之战的关键问题 , 在于秦赵最高统治者对战争定位认识的不同 , 长平之战时 , 廉颇初战不利后选择守势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赵国最终的失败既不是因为换了赵括 , 也不是因为拖不起 , 而是庙算的重大失误 。廉颇采取守势 , 也不是单纯的就是想只靠赵国就拖垮秦国 , 而是为了给赵王争取从其他方式来运作的时间 。因为真正完全想靠赵国拖垮秦国 , 大概率是只能拖残而拖不死 , 赵国自己会被拖死 , 这一点我想廉颇也应该是清楚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可见一斑 , 所以廉颇没错 , 赵王没错 , 赵括也没错 , 赵军不能正面硬战 , 不易久战 , 只能出奇谋在前期打败秦军然后据上党之地死守 , 廉颇打仗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 而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马服君赵奢已经去世 , 后期堪当中流砥柱的李牧此时仍在北部抵御匈奴 。
赵国面临的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打破的死局 , 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抗衡武安君白起的将领 , 没有久战的国力 , 不占明显优势的后勤 , 不足以正面抗衡秦军的赵军 。赵军几次大败秦军都不是靠强兵硬战 , 都是名将出奇谋 , 说真的不搞合纵抗秦基本没得玩 , 只是死法不同而已 。
参考资料:
《战国策》《史记》
- 抗战时期,日本究竟盗走了我国多少文物?网友:可以买下几个日本
- 秦始皇陵的秘密:墓里有白种人的尸骨,秦朝中国就有了白种人
- 《大秦帝国》违背了多少历史事实,为美化秦朝撒了多少谎
- 秦朝|“秦三世”子婴是谁?他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 秦朝|明君秦穆公,临终之际强迫177人殉葬?其实人们忽略了这个事实
- 秦朝|秦二世昏庸残暴又能折腾,为什么还能当3年皇帝?
- 秦朝|改变版本的秦始皇兵马俑之间的土堆为什么不挖掘?
- 先秦时代|韩国为何要挑起长平之战?弱国的悲哀,只能用驱虎吞狼之计残喘
- 秦朝|姚贾一句话害死韩非,李斯倒成背锅侠,嬴政悔恨万分
- 秦朝|秦朝灭亡时,还有5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因为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