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三千年前,一支商朝军队消失无踪,三千年后,他们的后代竟在美洲( 三 )


其实 , 侯是子攸及其后代身份地位的象征 , 也就是说 , 子攸其实是当时商朝的一个诸侯 , 他的封国叫攸侯国 。因此 , 只有最后一个喜字才代表此人的名字 , 换而言之 , 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是:商纣王时期一个名字叫喜的末代攸侯 。所以说 , 此人其实是商代一个地位颇高的贵族 , 且拥有商朝开国君主一系的血统 , 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是非常高的 。
由此可见 , 即使在他率军勤王的过程中 , 帝辛去世了 , 他依旧可以凭借时人极为看中的宗族血统 , 得到其他商朝宗亲的庇护 , 从而 , 潜伏起来 。
先秦时代|三千年前,一支商朝军队消失无踪,三千年后,他们的后代竟在美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从这支军队的行军路线上来看 , 他们最终回归河南洛阳一带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因为 ,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 , 武王率领军队讨伐纣王直逼朝歌时 , 他率领的10万大军还在远征东夷 。也就是说 , 他的军队当时应该在今天的江淮一带 。
当西周派兵攻打朝歌的时候 , 他立即率领自己麾下的军队和俘获的俘虏火速支援朝歌 。但是 , 有句话叫兵贵神速 , 或许 , 他的军队离得实在太远 , 最终 , 没能及时赶到 。虽然 , 此时的纣王死了 , 但是 , 这支勤王之师必定是已经赶到了半路 。
所以 , 从他们当时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上推测 , 这支大军当时应该正好赶到了河南地界 , 也就是宋公微子的封地 。试想一下 , 二人同为商朝贵族 , 微子自然不会见死不救 , 因此 , 他的军队就地隐匿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
最后 , 攸侯喜一直对外宣称:自己率领的勤王大军足足有15万之众 。可是 ,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 他报出的这一数字恐怕并不可信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 , 他东征时率领的是十万大军 。但是 , 战场上刀剑无眼 , 双方交战怎么可能没有牺牲呢?
所以 , 从当时的医疗水平及生存条件来看 , 大军损失过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此 , 笔者认为 , 10万人的军队在回朝时大概只剩下了五六万 。此外 , 这五六万士兵在商朝灭亡后 , 是否依旧愿意臣服于攸侯喜 , 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 , 从以上两点来看 , 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军队人数绝对不可能多达15万 。
而且 , 当听到商朝灭亡的消息后 , 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士兵不会另谋出路 。因此 , 这支军队就地解散 , 各奔前程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
先秦时代|三千年前,一支商朝军队消失无踪,三千年后,他们的后代竟在美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为什么历史上对这件事情的记载会呈现出一片空白呢?在笔者看来 , 史书之所以会对这支军队的去向毫无记载 , 主要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当时周朝政权刚刚建立 , 当权者将主要的精力 , 都放在了稳定国家政局和巩固国家发展上 , 从而忽视了史书的编撰和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 。而后来 , 随着这支军队的销声匿迹 , 曾经的事情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因此 , 这件事就被当时的史官们忽略了 。
试想一下 , 这支军队如果真的从人间蒸发了 , 那一定会在当时造成极大的影响 , 朝廷怎么可能对这件事不闻不问呢?因此 , 最大的可能应该是 , 这些人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逐步淡出了朝廷的视野 。眼见着他们对朝廷没有了威胁 , 朝廷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第二种可能是与后来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有关 。很有可能当时的史官确实记载了这件事 , 但不幸的是 , 相关的史书在后来被秦始皇付诸一炬了 。或许 , 正是这种巧合 , 我们才无法在后来的史学资料中 , 找到有关这件事的只言片语 。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尚书·周书·牧誓第四》、《太平御览·卷八十三·皇王部八·帝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