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阳原黍子很有名


李爱玲:阳原黍子很有名文章插图
黍子是一种草本植物 , 耐旱 。 阳原县的旱地多 , 相当适合黍子这种东西生长 。 姨姥住在阳原县金家庄 , 她说 , 她们这里种黍子的人家特别多 。 金秋八月 , 正是黍子成熟的季节 , 油绿的剪刀叶 , 珍珠般的黄绿色小颗粒一嘟噜一嘟噜地傍着叶子 , 在秋风中摇曳 , 很是喜人 。
黍子磨成的面叫黄米面 。 黄米面加水搅拌 , 锅上蒸 , 然后 , 双手蘸上凉水使劲揣 , 越揣越瓷实 , 筋道 , 凉凉了 , 用刀切下一大块儿 , 就是面腥糕 。 面腥糕得蘸汤吃 , 凉菜汤 , 鸡蛋汤或者是蘑菇肉汤 , 用筷子夹一块糕往嘴里一送 , 咕噜一口 , 滑进喉咙 。 余香满嘴 。 糕还可以包馅儿吃 , 糖糕、菜糕、豆馅儿糕 , 用油炸了吃 。
庄户人待客 , 最上乘的食物便是糕了 。 客人来了不吃糕 , 主人心里不好受 , 总觉得没有招待好 。 于是 , 磨面、蒸笼屉、捏糕 , 油炸 。 一群婆娘们叽叽嘎嘎地说笑着 , 忙活着 。 孩子们也凑热闹 , 把个糕捏成个大耗子、大耳朵 , 小包子 。 有的连口也没捏住 , 菜馅儿从肚子里露出来 , 大人笑着用笤帚疙瘩敲孩子一下屁股 , 孩子躲闪着 , 手却不停下 。 谁家炸了糕 , 会给邻居朋友的送一些去 。 其实 , 谁家也不缺糕 , 不过 , 就图个喜庆 , 高兴 。 因为 , 吃油炸糕往往代表家里有喜事或者是有客人来 。 做糕很费事 , 但做糕的过程却是快乐的 。 整日忙碌的人们借此聚在一起 , 叙些旧事 , 聊些新事 。 一捏一包中 , 亲近了许多 。 姨姥的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 。 逢年过节 , 或不忙时 , 来看姨姥 , 姨姥便拿黄米面糕招待他们 。 左邻右舍 , 亲朋好友 , 一起来捏糕 , 黄黄的、粘粘的面食把个家渲染得温情百倍 。 每当这时 , 大家都想起了曾经温暖过的点点滴滴 。 再忙活也该而且也能抽出点时间回家乡看看的呀!姨姥的眼泪落到糕里 , 人呀 , 其实就活个热闹 。 有人在就比啥也强 。 糕下了油锅 , 满屋子香味儿 , 孩子们叫着:吃油炸糕了!
早些年人们吃糕是为了扛饿 。 糕是粗纤维食物 , 脂肪含量高 , 不大容易消化 。 吃到肚里顶事得很 。 这些年人们生活好了 , 更注重营养、科学、保健了 。 黍子依然是人们喜爱的食物 。 因为呀 , 它能增加肠子蠕动 , 防止血浆胆固醇的形成 , 而且 , 还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 , 着实是一味好的中药材 。 阳原县的黄米面香 , 走亲访友 , 带一小袋新磨的黍子 , 比那人参、燕窝也不差 。 阳原县的黄米糕馆也多 , 到了阳原 , 不进馆子吃一顿地道的糕 , 不算去了阳原 。
【李爱玲:阳原黍子很有名】黍子飘香的时节 , 黄米面的味道跟着飘遍大江南北 , 这种不起眼 , 不大值钱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面食 , 因它独特的味道 , 独特的营养 , 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