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覆灭蜀国,是运气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以上的一首诗句是载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诗词。据书中所说这是时任蜀汉丞相,人称卧龙的诸葛亮所作。这首小诗耐人寻味,它出现的地方更是叫人拍案惊奇。书中记载,邓艾率军另辟蹊径:以荻道出兵,至沓中。此时山路崎岖、兵粮寸断。邓艾作为这只深入蹊径军队的主帅,不得已只得迎难而上。前方就是摩天岭,邓艾选择摩天岭的最西面(极其陡峭)。此刻,大军行至西侧名为阴平这一鲜为人知的小道上,前方便是悬崖。悬崖之后便是蜀汉腹地,一马平川。定睛一瞧,悬崖边上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正刻着这十六个大字。邓艾慨叹良久,身先士众,裹着毛毯,带领将士越过摩天岭,攻占成都,覆灭蜀汉。阴平石碑是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的高度神化,使演义更具有戏剧效果。正史中并无诸葛亮在阴平留言的记载,但是,邓艾灭蜀却是不争的事实。同样是出奇兵,为什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被诸葛亮扼杀在摇篮中,而邓艾的偷渡阴平却异常顺利呢?自古成大事,无疑具备三种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邓艾灭蜀的时间是公元263年,而史料记载蜀汉最后一位大将星诸葛亮的陨落时间是公元234年。时隔将近30年之久,蜀汉各方面的发展均不胜刘备执政时期。刘备刚得益州之时,武有关、张、赵、马、黄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法正等人,可谓是蜀汉的巅峰时期。在关羽败走麦城之时,蜀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刘备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东吴决裂。八百里连营,陆逊的一把火烧掉了蜀汉历经多年积攒的军队,烧出了刘备白帝托孤。也是自此时起,孙刘两家也是再无力征服曹魏,蜀汉和东吴只能与曹魏硬耗。殊不知两家三州之地怎能耗过曹魏六州的中原沃土啊。
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覆灭蜀国,是运气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文章插图
刘备死后,蜀汉巅峰时期的文臣武将也是相继去世。诸葛亮一方面秉承着先帝的遗志,另一方面是为了以战养战来发动北伐战争。最重要的是为了鼓舞蜀汉上下的斗志,天府之国的锦官城好似天上人间,自古以来就容易滋生人性的惰欲。如果偏居一隅,固步自保的话,终有一日,曹魏铁骑将会势如破竹直抵锦官城下。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不到30年,刘禅就将锦官城拱手相让。诸葛亮被托孤期间是苦苦支撑着蜀汉,与曹魏交手多次,是成是败,相信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早有定夺。北伐为的是鼓舞士气,不让蜀汉全国上下都沉醉于天府之国的虚幻泡影之中。所以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先不从战略战术上看。就单单看付出的代价:5000精兵和5000杂兵还有诸葛亮北伐的大部队。去实行这个冒险的计划。以诸葛亮的北伐步法光复汉室利率渺茫,如果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有一定的成功几率。但是,失败的后果是北伐部队消耗殆尽、蜀汉上下元气大伤,就算诸葛亮想再次北伐也已经无兵可用(蜀汉灭亡时可用士兵约为10万)。这时坚守派在朝堂上占领上风,让那个本就想安稳做几天享乐皇帝的刘禅找到把柄。以此为借口不再给这位相父面子。恐怕诸葛亮积劳成疾的那天便是魏国进军之际。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功的概率也是极小的,蜀汉仅以益州这一州之地想要吞并曹魏的六州,极难成功。可是,邓艾不一样。邓艾率领的是九州之地独占六州曹魏的兵甲,实力方面更是不容置疑。
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覆灭蜀国,是运气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文章插图
在曹魏方面,曹家势微,司马一族是实际的掌权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有篡位之心,可是现在的司马家与曹家不同。曹家在历经奸雄曹操赫赫战功后由曹丕篡汉位,众人信服。虽然此刻权力的内核掌握在司马家的手里,但是司马家还需要一个足以使众人折服的功劳。因此,司马昭急于灭掉蜀汉,以此来让自己受封,被封为晋王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篡位。内部邓艾、钟会、诸葛绪得到了司马昭的大力支持并无内患之忧。在蜀汉方面,诸葛亮去世近30年,蜀汉内部早已安享现状。姜维等一众主战派在黄皓的谗言下遭到了刘禅的孤立。刘禅是很想享受的,以前诸葛亮北伐,他无话可说。因为那是父辈,那是口中的相父。现在剩下的是相父的徒弟,和自己同辈,而且姜维还是魏国降将。因此,刘禅也是对姜维略有猜疑。蜀汉兵甲疲敝、主臣猜忌,不堪一击。地利邓艾进军的路线也是很有考究。红色是钟会军进军路线,蓝色是姜维军行军路线,绿色是邓艾偷渡蜀汉的进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