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名伶孟小冬:早年经常演不大“归路”的戏( 二 )


1933年,杜月笙在杜家花园为杜家祠堂举行入祠典礼时,曾给孟小冬下了请帖,请她去上海为建祠典礼演堂会。孟小冬到了上海,就看见报上登载着杜家祠堂演堂会戏的报道,使她踌躇不安的是其中有梅兰芳演出的消息,于是她只在露兰春家住了两天,就悄悄地离开了上海,返回北京。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继续学习余派戏。1936年,孟小冬被上海黄金大戏院邀走,在上海演出了一段时期。不想后来因病辍演,又回到了北京。回京后,她一直没有演出。
1938年,孟小冬学习余派戏已经有些基础了,于是经王君直介绍,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她拜余叔岩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即余叔岩是老伶工吴连奎的徒弟,后拜贾丽川,贾丽川和当时的名女伶小桂芬相识,小桂芬又是孟小冬的舅母,所以她拜余,也有些关照。拜师后,余叔岩常在他的“范秀轩别室”给孟小冬说戏。
嗣后余叔岩到拈花寺拜佛,孟小冬有时也同去,因为余叔岩是拈花寺老方丈全朗的徒弟,当时拈花寺的方丈叫量源。与余叔岩同去的,还有北京名票宁夔扬等,都是佛教信徒。
自此孟小冬即以余派自居而演于三庆园及新明大戏院。每次演出均得到余叔岩的大力支持,余并亲自为她把场。
追忆名伶孟小冬:早年经常演不大“归路”的戏
文章插图
追忆名伶孟小冬:早年经常演不大“归路”的戏
文章插图
孟小冬于杜月笙六十寿辰堂会演出《搜孤救孤》旧影
1947年孟小冬又接到了杜月笙的太太姚玉兰的信,请她去上海演堂会戏,随后杜月笙又派他的管事金廷荪到北京来接她,她情不可却,只得随金廷荪来到上海。杜月笙住在上海迈尔西爱路十八层楼茂名公寓,孟小冬就下榻在杜家,等待演岀。因杜月笙办六十大寿,非常隆重,所有的京角几乎都到了。这次孟小冬的戏安排在第五天,是和裘盛戎、魏莲芳、赵培鑫合演余派名剧《搜孤救孤》。十天的义演,孟小冬只演了一出,就离沪返京了,她临走吋,杜月笙送了她一大批珍贵首饰和金银物品等,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1948年底,她又接到了姚玉兰的一封信,劝她为了躲避战乱,速到上海。她见信后,便急整行装,离开了北京。到上海后,她仍旧住在杜月笙家里,杜月笙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并经常十分亲切地安慰她,叫她以杜宅为家,免遭灾乱。杜月笙的太太姚玉兰,对孟小冬也是万分的亲热,孟小冬感到有生以来,从来没有人对她这样的温暖,这样的深情厚义,使她颇受感动,自此她对杜月笙照顾得十分周到。
1949年北平解放后,杜月笙见大势所趋,自知上海解放后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便征求孟小冬的意见,可否同他去香港“躲避战乱”。孟小冬当时也听到解放军即将渡江的消息,于是决定随杜氏夫妇去香港。在香港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和杜月笙朝夕相伴,感情更为加深。孟小冬决心放弃几十年来煞费苦心所学来的多少出余派戏,而专心致志地陪伴在杜月笙的身边。在香港,每逢杜月笙精神颓丧的时候,孟小冬便主动地唱段余派戏,为杜解闷。据闻孟小冬在香港时,因友人恳切相烦,曾录了一段《搜孤救孤》。据说这次录音是马连良为她操的鼓,不知确否。
孟小冬到港后,与杜月笙互相照顾、体贴相待,尤其姚玉兰对孟小冬也是百般关切,因此孟小冬和杜月笙便在1950年5月正式结婚了。婚后的一年光阴,在杜月笙卧病期间,孟小冬一直不离左右,直到杜月笙64岁逝世而止。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又由港飞往台湾,以教戏授徒消磨岁月。据友人说,她一直过着忧患苦闷的生活,直到1977年5月26日病死台北。
(《文史资料选编》第45辑)
追忆名伶孟小冬:早年经常演不大“归路”的戏】- 历史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