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秀女制度的缩影—从林黛玉入荣国府到众女之间的仪节( 二 )


 清代秀女制度的缩影—从林黛玉入荣国府到众女之间的仪节
文章插图
《红楼梦》第四回说薛宝钗待选,第三回则详尽细密地谈及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的情况。那么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是否在照写清官选秀女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的仪节说到底,林黛玉初入荣国府,不就是外孙女回姥姥家嘛。但她入府之后的繁文缛节之多,兴师动众的程度,绝不是六岁的小丫头回姥姥家的“仪注”,大家大族走亲戚也不会是这种场面。那么它来自哪儿呢?其实作者把选秀女和选中的秀女初次入宫的情况混在起写了。林黛玉在荣国府行走间,几个丫环争着为她打起帘笼。这么个无足轻重的小动作,每个细节都取自一个足以让人处处留意的地方。在府内各处,林黛玉象个花瓶一样,处处给人看,供人评论,从气质到长相全说到。这些素材当来自宫中挑选秀女的具体过程。林黛玉在这个地方又很有点新贵人的意思。她进入内院须由女人呼前拥后地导引,抬手举足俱被搀扶,“入了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环迎着”。男人不准看到她,轿子走到一地停下,另换一伙抬轿,抬轿的走后方起轿帘。上车后即放下车帘,驾车的走了方打起车帘。吃毕头一顿饭后,学着旁人用茶激口,表明初来乍到即面临着学习及适应的过程。二、林黛玉在年龄上的变化书中本来说得很明白,她六岁时由于母病故,从苏州抵京入荣国府投奔外祖母。但她刚到荣国府就不像六岁的人了,“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携着她的手禁不住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看见了!”古人所说的是虚岁,六岁相当时下的五岁。五岁的小丫头上幼儿园也就是中班,言谈俗或不俗无从谈起,仪态风流不风流,还是没影的事。风姐随即问:“妹妹几岁了?”林黛玉回答说:“十三岁了。”在江南还是六岁,在路上走了二十来天,一入京就变成十三岁了。长期以来,红学家们认为这是曹雪芹写作中犯迷糊的一个铁证。但是林黛玉非一般人物,乃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精心雕琢的女主角!
 清代秀女制度的缩影—从林黛玉入荣国府到众女之间的仪节
文章插图
林黛玉一入荣国府为什么会从六岁变成十三岁?让我们重新引述《清代宫廷史》“清宫选秀女制度”中的一段话:“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年至十三岁时,都要参加每三年一届的挑选秀女,到十七岁以后谓之‘逾岁’就不再參加挑选了。”现在清楚了,十三岁是选秀女的法定年龄,从苏州一路来到北京,林黛玉从六岁摇身一变为十三岁,并非作者笔误,而是透出了的真正意蕴,即是要用这个年龄变化进一步敲死清宫选秀女事。曹雪芹从另外几个侧面也反映了秀女制度。一、秀女外放制度第七十回,贾府的管理人员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为求指配”这段叙述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 但暗指秀女外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所说的“八个”、“二十五岁”及“指配”等字眼儿,俱与秀女制度有关。二十五岁就不用说了,这正是秀女出宫的规定年龄,虽然文中明说的是单身小厮的年龄,但在清朝那个 “秀女热”的社会里,只要点出这个年龄,实指的是什么,一般人一目了然,至于“八个”和“指配”,看看一道谕旨就明白了。据《大淸会典事例》卷所载嘉庆六年的一道谕旨:“从前皇考(指乾隆帝)每遇选看秀女,皆指配与圣祖 (康熙帝)派衍二十四支宗室,今朕选看秀女,理宜照此按代指配与世宗(雍正帝)派衍宗室”。嘉庆六年时,曹雪芹早已去世了,但嘉庆皇帝所说系曹雪芹在世时的选秀女情况.这道谕旨两处“指配”,从中可以看到,“指配”一词是乾降皇帝指定秀女与宗室婚配的专用词汇。乾隆皇帝专门把秀女指配给康熙皇帝派衍的二十四支宗室,曹雪芹不能套得太明显, 所以说是八个单身小厮,也就是二十四的二分之一。
 清代秀女制度的缩影—从林黛玉入荣国府到众女之间的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