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一部深受道家思想熏染的爱情长诗


《孔雀东南飞》:一部深受道家思想熏染的爱情长诗
文章插图
作为乐府诗章中最杰出的第一长篇,《孔雀东南飞》从古至今一直享有盛誉,被称为“长诗之圣”。它之所以能取得“圣”的地位,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巨大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它流传至今1000多年,经久不衰,广受人们的喜爱与传诵。
到了在近当代,《孔雀东南飞》更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英国,它与莎士比亚戏剧相媲美,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成为展现东方悲剧美学的必演剧目;在美国,它则直接被拿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在法国,它曾作为博士论文的答辩题目;在日韩等国,它更是被列为汉学必修教材。
这首长诗共1785个字,长达357句,把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有头有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像小说戏剧一样;此外,它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又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结尾用鸳鸯来比喻二人的结局,为这个爱情悲剧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神话色彩。
然而,关于这部叙事爱情长诗,人们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这首诗的开头为何要用“孔雀”起兴?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应为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何诗的原题却为《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为何只能东南飞?……关于这些问题,本文认为这是因该首长诗深受道家思想熏染的结果。
《孔雀东南飞》:一部深受道家思想熏染的爱情长诗
文章插图
一、《孔雀东南飞》诞生的时代:儒家思想衰微,道家思想兴盛;
根据现有史料以及文学典籍记载,《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而在其原文开头的“序”中也写道:“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从中,我们可以确定《孔雀东南飞》诞生的时代应该是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建安”为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东汉末年,汉朝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土地私有化严重,一些地方割据势力趁机发展强大起来,最后形成了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而普通百姓则在军阀之间的混战中饱受流离之苦,生活极其悲惨。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统治了两汉几百年的儒家思想文化自然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统治地位和支配人心的力量。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自然也要跟着改变。因此,东汉末年,在儒家思想遭受严重打击,日渐衰微的情况下,一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形式,道教便趁机发展了起来。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老庄学派”,本是一种道德哲学。后来,这种道德哲学被逐渐神化,成了一种政治信仰。
在西汉前期,它更是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策略,即黄老之学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然而,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朝的政治经济实力逐渐强大,道家的“无为而治”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于是,汉武帝刘彻便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策略。
《孔雀东南飞》:一部深受道家思想熏染的爱情长诗
文章插图
至此,儒家思想就在思想领域处于统治地位,道家便从宫廷走向了民间,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不论是文人士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怀疑,人们急需一种新的精神信仰,以抵抗世俗苦难。此时,东汉各地便出现了大量的道教组织,如著名的太平道、五斗米道。
其中,“太平道”是东汉灵帝时的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这个教派在疾疫流行地区,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很快就发展了几十万信徒。最后,在日益黑暗的政治压迫下,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形式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而起义的领导者,正是这位黄老教徒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