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金庸曾说,围棋是严谨的思想锻炼、推理锻炼,更是“头脑体操”。在这方寸大小的棋盘中,除了黑白双方的纵横交错,还蕴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人生如棋,天地为盘。我们要想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要有全局的规划。有人说,下棋如同一场修行,你下棋的过程,便是你人生的历程。只有参透棋局中的奥妙,才能成为人生的真正赢家。
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文章插图
01少年如棋之开局:赢在格局。南怀瑾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少年时期就如同人生的“清晨”,若想将来能有一番作为,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个长远规划。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开局时,我们便应立足全局、谋定而后动,而不是与对手争夺眼前的一子一隅。只有把目光放远、格局放大,才能将起点变高、前途变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正所谓“文如其人”,梁启超年少时,便是一个格局大、见识高的人。梁启超从小家境优越,再加上自己也很争气,11岁便考中秀才,17岁时又中了举人,可以称得上是“少年天才”。然而,就在他才名远播、考场得意之时,却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在中举一年之后,梁启超竟转投康有为门下。在当时,康有为还只是个秀才,而梁启超已经是举人了。以功名而论,梁启超早已远远超过了康有为。这个“秀才老师,举人学生”的搭配,一时之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在旁人看来,梁启超是自降身价,以高就低,但梁启超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拜康有为为师,并非一时热血,而是他敏锐地觉察到:在当时,西学已有盛行的趋势,而要想救国图存,那是非得融贯中西不可。自己“学历”虽高,却只是擅长训诂词章、应试八股等旧学问,在先进的西学上并无所长。而此时的康有为,虽然只有秀才身份,却学贯中西,眼界开阔。果不其然,在康有为的悉心教诲下,梁启超逐渐了解了西学,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正因为梁启超有着高超的见识、远大的格局,才使他冲破古老的壁垒,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维新变法的中流砥柱。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没有格局的人,就好比无头苍蝇一样,喜欢横冲直撞,贪图眼前小利,最终一事无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潇洒时光,但我们更应该知道:外有锐气,内有格局,才叫意气风发;只有锐气,而无远见,不过是盲目自大。没有格局的人,往往被固定的范围所束缚,被死板的思维所限制。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注定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因为,决定他们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人生如棋,要有格局,我们不应局限于眼前的一草一木,而应该放开眼界,谋划长远。以大格局,成大事业。
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文章插图
02中年如棋之中盘:进退裕如。人生这盘棋进行到中盘,才算到了最精彩的阶段,才能尽显一个人的底蕴。比起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人到中年更多的是一份历经沧桑后的通达。王阳明曾说:“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棋到中盘,往往杀得难解难分,你进我退,变化多端。此时,决胜的关键便在于这“一进一退”的功夫了。《战国策》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了智、赵、魏、韩四家手中,其中当数智伯的势力最大。有一次,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共同攻打赵襄子。赵襄子被困城中,眼看着危在旦夕。此时,有一个叫做张孟谈的人挺身而出。他主动请缨去游说韩、魏两家,最终助赵襄子反败为胜、解了困局。经此一事,张孟谈不仅成了赵氏一族的大恩人,更成了名满天下的智谋之士。为了感激张孟谈的救命之恩,赵襄子决定重用于他。可就在此时,张孟谈却主动提出了要隐归山林。他对赵襄子说道:“君主之所以能够控制群臣,就是因为本身的威势,而现在我声誉显赫、地位尊贵,我若在朝中,会妨碍您的威势,所以您应该放我走。”赵襄子没办法,只能由他去过平淡自由的日子。此时的张孟谈正值盛年,本是大展身手的好时候,却毅然选择了退隐。后来,楚、韩、魏、齐四国合谋攻赵,正当赵襄子一筹莫展之际,张孟谈再一次出山了。而且此次的张孟谈是带着全家来的,他让全家人分别出使各国,成功瓦解了敌人的统一战线,再次救赵襄子于危难之中。然而,当赵襄子事后要论功行赏时,却找不到了张孟谈,因为他再一次从容隐退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人们常说,做人要知进退。无疑,张孟谈就是一位知进退的通达智者。他两进两退,蕴藏着巨大的人生智慧。为避免功高盖主而导致的悲剧,他果断选择了退出。为知遇之恩、国家之义,他又能主动出山解围。进则功成名就,退则得以善终,张孟谈不愧为一代奇才。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人唯有“知进退”,才能有所为。“知进退”可以让我们避开不利的时空限制,在有利的时空中谋求发展,最终获得一个完满人生。人生如棋,棋艺高超的人,能在进一步中扩大战果,也能在退一步中寻求生机。能做到进退裕如,方是人生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