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海边,从阜宁市到南通的吕四镇之间,曾有一段长达290公里的防潮堤。千百年来,堤坝像一条巨龙般守护着沿岸的居民和千顷良田。这段长堤叫做“范公堤”,最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泰州西溪主管盐税时发起修建的。建国后,长提主体改造为204国道的一部分。
文章插图
提到范仲淹,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代表着中国文化孕育出的崇高精神,世世代代感动并影响着无数人。历代名人对范仲淹的评价极高,出现最多的字眼是“纯粹”和“无疵”。明代大学者方孝孺干脆称他为“至人”。范仲淹的一生的确无愧于这个称号。北宋的另一个牛人,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年轻时,受到范仲淹的点拨,苦读儒家经典《中庸》,终成大器。可以说《中庸》就是范仲淹的人生“法宝”。范仲淹能文能武,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与人交往始终抱着“忠恕”的态度,推己及人。不过,遇到国家大事的时候,这位温文尔雅的儒者会展现出满腔热血,坚持己见决不退让。用范仲淹自己的话概括就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种时候的范仲淹是一个刚强的“斗士”,随时准备为国家而献身。
文章插图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三十七岁的范仲淹失去了母亲。他辞去兴化县令一职回到应天府为母亲守丧。应天府是北宋的“南京”。时任南京留守、应天知府的词人晏殊很欣赏范仲淹,让他掌管应天书院。期间,范仲淹写了长达万言的《上执政书》,提出整顿吏治、强化军队等十条变法建议,得到宰相的赞许。这就是十几年后“庆历新政”的基本内容。在晏殊的保举下,范仲淹后来被调到京城皇家图书馆任职。古代有规定,举荐别人做官,如果被举荐者犯事或者有过失,“担保人”会承担连带责任。很快,范仲淹就“闯祸”了,把晏殊吓得不轻。1029年,宋仁宗赵祯在位已经七年,虚岁二十了,仍是刘太后代管国政。临近冬至的时候,仁宗皇帝准备带领文武百官为太后贺寿。范仲淹认为这样做不妥,上书说:“陛下想尽孝道没错,您私下给太后行家人之礼就行了。如果带领群臣在大殿给太后祝寿,有损国体和天子的尊严。” 仁宗没有答复。范仲淹说出了很多大臣不敢说的话,有人为他捏了把汗。当时晏殊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担任兵部侍郎,听到此事大吃一惊,责备范仲淹说:“你这么做太大胆了,有博取名声的嫌疑。如果你被责罚,我也会受牵连的。”
文章插图
范仲淹不卑不亢地说:“承蒙您举荐,我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被人耻笑。想不到我秉公直言,得不到您的赞许,反而被怪罪!”晏殊哑口无言。事后范仲淹又给晏殊写了一封《上资政晏侍郎书》,原原本本地讲了上书的必要性。并且表明,为了天下国家,自己必定会直言无忌,哪怕为此招来杀身之祸也无怨无悔。这封两千多字的书信打动了晏殊,让他颇感惭愧。范仲淹又给刘太后上书,请她还政于皇帝。不知道刘太后是否发了火,不过她也没有理会范仲淹。
文章插图
两次上书未见答复,范仲淹请求离京任职。他被调到河中府做通判,随后又到了陈州。1033年,刘太后病逝,仁宗皇帝亲政了。他立即把忠心可嘉的范仲淹调回朝廷做右司谏,也就是谏官。回汴京不到一年,范仲淹又卷入了宋仁宗和郭皇后的离婚风波。郭皇后和仁宗皇帝的大婚是刘太后一手包办的,两口子的感情比较冷淡。仁宗亲政之后,某日,郭皇后和一个受宠的嫔妃发生冲突,皇帝居中拉架,被郭皇后不小心抓伤了脖子。在一个宦官和宰相吕夷简的挑拨下,仁宗决定废掉郭皇后。吕夷简这么做,是因为他和郭皇后有嫌隙。大多数朝臣都反对因一件小事废皇后,但很多人忌惮吕夷简的权势而不敢出声。范仲淹和御史中丞孔道辅带领十几个官员跪在垂拱殿门前,请求仁宗收回成命。当时仁宗还在生气,执意废皇后,让吕夷简出面应付。吕夷简辩不过范仲淹和孔道辅等人,就把他们全部贬职或者加以处罚。而郭皇后被废不久,仁宗皇帝就后悔了。
- 贾宝玉除了衔玉而生之外,还有哪点让贾母如此喜爱
- 古代角斗士如何认输?庞贝新挖出的壁画揭秘:伸出一根手指指天
- 中国历史上最牛组织,为造反而生,历经1000多年,熬死5个王朝
- 因此一批“抗糖格斗士”宣称:要和糖斗争究竟!
- 梁山六位粗鲁人:一个令人望而生厌,另三位却堪称梁山头等精明人
- 为爱而生,解说《西游记女儿国》你没看懂的地方
- 诸子百家|我国古代的特别组织,为造反而生,存活1000多年,熬死了5个王朝
- 五月天为爱而生发行14周年,小六生日快乐!
- 重新解读宋襄公:殷商最后的贵族
- 古代一小孩儿陵墓,让盗墓贼望而生畏,神秘棺椁连专家也不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