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念想,即使物是人非,新人旧人来来往往,但这些沉默的物件给予了大众最真切的回忆。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提倡保护历史,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古建筑,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百年之前古人们智慧的体现。当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之时,很多人可能早已忘了中国人之前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虽然说各地都有对古建的复原,但依旧少了一丝历史的味道。大量的古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自然原因的损毁,或是因人为活动的破坏,最终成为了历史中的传说。
文章插图
多年前,梁思成对于是否应该拆除老北京城的城墙展开了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没有争辩过现实,城墙被毁,我们只能在照片中一睹它过去的盛况。曾经的皇城之墙,也随着历史烟消云散,古建有其独有的魅力,透过照片根本感受不到它昔日的恢弘。
文章插图
而今天要说的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远渡重洋坐落于异国他乡的故事。
1996年,安徽黄村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黄家老宅,因年久失修,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在当时旅游文化以及保护价值理念尚不浓重的时代里,这是大多数古建筑的命运,毕竟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只不过是一座居住的宅子,能有什么价值意义。但这座名叫“荫余堂”的老建筑命运的改变正是由此开始。
文章插图
荫余堂是于1800-1825年间(清朝嘉庆年代),由黄姓富商建盖,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占地4500平方呎,是一栋峡谷层楼、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内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筑特色。但因地处偏远,保护其实是很难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价值,毕竟它本身就承载了数代人的历史记忆。
文章插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荫余堂子孙迁移、房宅空置,昔日的繁华也离它而去,可能所有的老建筑都是这样的命运,一旦少了人气,就会开始加速衰败的进程,直至残破不堪。毕竟当时谁也没有考虑到它的价值,只知道自己要走出去,但老建筑只能留在了此地。
1996年碧波地博物馆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白铃安(Nancy Berliner)到安徽黄村调查时,发现了这座老建筑,此时它正面临废弃拆除的命运。可能是国外的历史文化太短,对于中国的一些老物件甚是喜爱。她决定采取异地保护的办法,对这座徽派古建筑进行“挽救”。
文章插图
白铃安是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弟子,曾在中国留学,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徽州白墙黛瓦的老房子让她念念不忘,她很自然地萌生了“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国”的想法。从1993年起,白铃安一方面多次造访徽州,另一方面四处拜访美国的各大基金机构寻求支持。而她的助手王树楷则花了一年时间,走遍了徽州的大小村落,先是从1000多座老房子中选出600座,又从600座里选出60座,再选出6座作为“候选人”,最后选中了荫余堂。
但如此庞大的建筑想要采取异地保护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考虑原主人卖不卖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它远渡重洋的问题,建筑不像小物件,可以随意摆放,这注定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文章插图
而最终,经过多次商议,白铃安最终筹得1.25亿美元将这座老建筑买下并开始了它奔赴异国他乡的进程。1997年春,荫余堂最后一代传人与它做了告别之后,便开始了动工,就是要将这座老建筑一件一件拆下,然后打包送往国外。这座建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尽可能的保留下来,争取复原它的原貌。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 总裁虐恋,“总裁,夫人已经抽了2000ml,不能再抽了!”他怒吼:继续抽
- 最后的皇陵守墓人一年工资1200元,因申遗失去守护资格
- 她是中国首位女历史学家,丈夫死后写了一本书,毒害中国女性2000年
- 最重国宝镇守黄河1200余年,曾沉入海底,打捞上来仍栩栩如生!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二章》
- 直击严冬踩藕人,凿20公分厚冰泡水10小时,挖2000斤白玉藕
- 打卡荔湾非遗,可抢2000非遗餐券
- 被忽悠了2000多年,熟悉的关二爷居然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