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新定义光感知,可能是智能手机的新方向( 二 )
02
他们正在提前布局
如果说5G对手机行业的刺激是革命性的 ,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则是渐进的过程 , 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着行业进化的节奏 。
目前AI对光感知系统的赋能主要集中在生物识别和计算摄影两个领域 , 比如结合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 , 配合手机的光学系统和传感系统 , 通过图像识别、融合、增强、分割等方式 , 优化手机的拍摄和成像能力 , 以“软硬结合”的方式打破手机在光学处理与成像方面的局限性 。
确切地说 , 一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光感知协同进化正在进行中 , 并且已经成为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共识 。
在光感知的产业链上游 , 舜宇光学在传统的镜头生产外 , 也在进军拍摄模组和光学棱镜等领域 , 其中在手机拍摄模组的对焦方式上 , 舜宇光学已经可以实现固定对焦、自动对焦、快速变焦和光学变焦等技术 , 用于提升手机成像的效率和质量;另一家以3D传感技术为核心的奥比中光 , 自主研发了多种3D摄像头 , 并已经覆盖了OPPO、小米、联想、魅族等手机厂商 。
在光感知的产业链中游 , 旷视提出了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光感知系统的理念 , 并推出了“利用算法对相机的成像特性进行学习 , 然后还原景物原有的细节纹理以提升整体画质”的超画质技术 。 基于旷视AI生产力平台Brain++的能力 , 超画质技术在2年时间内已经迭代到3.0版本 。 根据艾瑞在白皮书中公布的资料 , 目前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排行榜上TOP 10的国产手机中 , 70%已经应用了超画质技术 。
光感知的产业链下游 , 华为从P30系列开始使用RYYB阵列的CMOS , 将传统传感器滤光片的绿色像素替换为黄色超级像素 , 进而提升了约40%的进光量 , 然后通过ISP硬件和算法端的联合优化对色彩信息进行加工 , 大幅提升了手机的夜拍能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华为开始对光感知系统的底层架构进行调整 ,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光和感的协同进化 , 尝试将产品重心从硬件迁移到了算法端 。
光感知系统目前仍是典型的买方市场 , 手机厂商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 往往是手机厂商确定对光感知系统的详细要求后 , 由模组厂根据指定的供应商或标准对零部件进行封装 , 再统一交付给手机厂商 。
当华为等头部玩家已经开始探索光感知协同进化 , 旷视科技、舜宇光学等中上游企业已经提前进行了布局 , 大概率可以猜出智能手机下一步的进化方向 。
03
谁在左右潮水方向
其实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谷也好 , 高潮也罢 , 最终左右潮水方向的都是用户 。 折射到销量上的此消彼长 , 终归离不开消费者的用脚投票 。
借鉴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在《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中给出的数据 , 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的时间周期里 , 头条系和快手系的用户使用时长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 头条系从去年的12%增至15.4% , 快手系从从去年的4.4%增长到7.2% , 而用户时长增长的筹码正是两家 “短视频+直播”的产品形态 。
艾瑞咨询也曾向外界披露UserTracker平台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 , 短视频已经是消费者日常最常用的手机APP , 单机单日有效时长的占比高达31.9% , 远高于在线阅读和新闻资讯 。
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可以做一个反向推导:当用户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留给短视频和直播类应用 , 意味着拍照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购买因素 , 智能手机厂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拍摄能力和使用体验 。
言外之意 , 智能手机光感知系统的升级 , 刚好切中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喜好 , 也是手机市场走出瓶颈期的必然选择 。
至于这样逻辑是否行得通 , 还需要一些第三方案例来验证:
中关村在线在2019年发起了一项针对智能手机消费者购买意向的调查 , 结果显示拍照的占比高达29.2% , 处理器的占比只有17.3% , 曾经作为主打卖点的外观设计和屏幕 , 消费者的关注度已经不足10%;
- 零售新物种苏宁趣逛逛,重新定义逛街
- 科技周刊荐读 | AI重新定义未来建筑;江苏智造,诠释“科技原创”深刻内涵;“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还有多远?
- 逆转!华为腾讯握手言和?腾讯游戏已重新上架,互掐不到24时落幕,发生了什么…
- 腾讯|华为应用市场重新上架腾讯游戏
- 平息!华为应用市场重新上架腾讯游戏 回应:友好协商,已恢复上架
- OPPO设计款手机,重新定义折叠屏
- 【华为应用市场重新上架腾讯游戏】
- 功能|微软新专利曝光:计算机面板可同时定义外观与功能
- 终于可以自定义喇叭声:你的特斯拉可以“放屁”吓唬人了
- F5如何助企业打造“感知可控,随需而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