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歌女的赠言到苏东坡式的警语( 二 )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一组,单说柔奴:都说她歌声轻妙,笑容柔美,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就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当然,这里有隐喻,也指她的歌声能够让政治上失意的主人从苦闷、忧郁走向恬静、安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歌女的赠言到苏东坡式的警语
文章插图
(笑时犹带岭梅香)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下面基本上写柔奴的北归,写词人跟他的交流。万里归来,岭南的艰苦该让她容颜憔悴,但正是因为柔奴的个性,让她对清苦生活甘之若饴,因此,归来时,她反倒容光焕发,似乎更显年轻。
这就像熟悉的人好久不见之后的调侃:你看上去更年轻了。当然不是更年轻了,年轻的是心态,于是她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歌女的赠言到苏东坡式的警语
文章插图
(岭南梅花)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他试着问柔奴:岭南的生活很苦吧?柔奴的回答让词人感叹:“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何其坦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借柔奴之口说出,但这一句实际上是整首词的核心。它也有典故,来自白居易,他在《初出城留别》一诗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的句子,《种桃杏》里又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一句。苏东坡化用两诗,合成更为铿锵有力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既是向老白致敬,也是感叹王巩和柔奴的遭遇,同时更表达了苏东坡自己的安适心境。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歌女的赠言到苏东坡式的警语
文章插图
(东坡煮茶图)
柔奴在穷境之下安然若素自然固然可贵,与主人患难相守亦值得歌颂,但重要的是这种状态恰恰贴合了词人自己旷达、自适,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豁达与豪迈。此时的苏东坡来黄州已有三年,他已经完成了心态上的转变,“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他自我转变后的精神宣言。
因此,一首记事词里的一句歌女赠词成为经典的东坡式警句,它被“符号化”了,看到这句话,我们脑海里就会想到苏东坡这个人,想到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想到用苏东坡的精神安抚我们无法安定的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歌女的赠言到苏东坡式的警语】(【爱唐宋词】之4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