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古郑国国君郑桓公对后世的影响( 二 )


《左传》记载 :郑子产(译文)“为相国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官员们不需要设立法律制度,都能够很好的治理地方事务,也就是以仁以德治国了。”口口声声不离“先君桓公”,忠实执行桓公仁政爱民政策的子产,他把郑国治理的这么好,能说没有忠实承继桓公仁政的功劳吗?
在这里,我们把一些最新的资料也展现于此,以便对郑国的历史事实有较为真实的研究:2008年,有人把南方从墓葬中挖出的2500多枚战国竹简,捐赠给清华大学。经测定,这些竹简书写于战国时期。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和较为真实的历史。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清华简”研究团队的领导人李学勤教授在汇报中提到:新整理的五篇文献均记载春秋史事,皆为前所未见的篇章,为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1、在清华简第三辑整理报告中,有一篇文献,此次清华简第六辑整理报告中,又有三篇文献均涉及郑国。清华简中有如此多的篇目内容涉及郑国,值得深思。2、清华简《子产》是“论文”,它是关于郑国名臣子产道德修养及施政业绩的论说。文章有较强的思想性,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可见孔子称子产为“古之遗爱”,确有渊源。3、“清华简”新成果揭秘春秋时期郑国史,填补春秋50年重要史料空白。4、听闻这段历史资料,北京师范大学晁福林教授很感兴趣,他在会上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有文学家把郑国的历史改编成小说或影视剧,可能比《芈月传》还精彩。
《礼记》中有相关“孔子论诗”一文,其中有 “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可见孔子对郑桓公的敬重;孔子还赞扬郑子产为“古之遗爱”。这都说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周公之礼以及郑桓公、郑子产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或者说,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形成都是有重要贡献的。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刘亦农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