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鲜”鳝鱼血来看中国悠久的“食血”传统

鳝鱼血食用的并不多 , 其血是红色的 , 很粘稠 , 只要沾上一点在手上则需要反反复复的清洗 。 《本草纲目》载:“鳝鱼血 , 尾上取之 。 ”鳝鱼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 , 即治疗面瘫 , 最早见于元代的《世医德效方》一书 , 其中记载用生鳝鱼血调成膏 , 敷口?处 , 矫正便可洗去 。
鳝鱼血 , 是合腮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血液 。 黄鳝属于硬骨鱼类 , 又可称其为水稻或者是沼泽鳗鱼 , 是中国甚至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性淡水鱼类之一[1] 。 血液循环系统在动物的机体中非常重要 , 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鱼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和脊椎动物一样 , 主要肩负着输送组织以及细胞活动所需要的氧气 , 此外 , 在运动之后 , 还可以带走由它们活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 血细胞是鱼类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 , 其中白细胞是组成机体防御的一个重要部分 。
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 , 血液发挥着十分惊人的作用 , 它不仅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时也与机体的营养、代谢以及疾病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黄鳝血 , 似乎有着特别“神奇”的功能[2]:《本草纲目》载:“疗口眼歪斜 , 同麝香少许 , 左歪涂右 , 右歪涂左 。 治耳痛 , 滴数滴入鼻 。 治疹生翳 , 点少许入目 。 治赤疵 , 同蒜汁、墨汁频涂之 , 又涂赤游风 。 ”
鳝鱼血除了具有药用功效之外 , 还可以食用 , 不过鳝鱼血和猪血、鸭血等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很小众的的“食用血” , 不过它的提鲜效果却很出名 。
从“提鲜”鳝鱼血来看中国悠久的“食血”传统文章插图
鳝鱼血加在传统美食火锅中 , 可是最佳拍档!在古代 , 祭拜祖先的时候就先要血食 , 所谓血食有两种说法 , 其一是指杀牲供血;其二是指将肉煮熟之后再供 。 现代人祭祖则会供奉做好的菜肴 , 很少供牲血的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 , 因此吃肉之余 , 也会将动物血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
民国初年 , 重庆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位王姓屠夫将每天卖肉剩下的杂碎都以低价处理 , 而她的媳妇觉得很可惜 , 于是就当街摆起了卖杂碎汤的小摊 , 用猪头肉、猪骨加上豌豆熬成汤 , 再加入肺腑叶、肥肠 , 加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3] 。
偶然一个机会 , 她在杂碎汤里面直接放入了新鲜的猪血旺 , 惊奇的发现血旺越煮越嫩 , 味道更加鲜美 , 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煲现吃 。
鳝鱼血食用的并不多 , 其血是红色的 , 很粘稠 , 只要沾上一点在手上则需要反反复复的清洗 。 《本草纲目》载:“鳝鱼血 , 尾上取之 。 ”鳝鱼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 , 即治疗面瘫 , 最早见于元代的《世医德效方》一书 , 其中记载用生鳝鱼血调成膏 , 敷口?处 , 矫正便可洗去 。
鳝鱼血中含有一种鱼血毒素的物质 , 其进入人体之后会直接刺激口腔黏膜以及胃肠黏膜 , 切忌生饮鳝鱼血 。 鳝鱼血中的毒素物质 , 在一般烹调温度之下可以被破坏 , 所以食用烹饪之后的鳝鱼血是可以的 。
一般很懂吃的人去市场买鳝鱼要求老板活杀的时候 , 一定会要求老板宰杀之后将其洗干净 , 医书上说鳝血祛风通络 , 不过没有了鳝血怎们做鳝鱼都少了那么点滋味 。 所以说食用鳝鱼就不能少了鳝鱼血 , 尤其是将其配在火锅里食用 , 更是回味无穷 。
其实禽类的血要比畜类的血更加细致滑嫩 , 而且也没有那么大的膻味道 。 据说湖南永州人是最懂得食用鸭子的 , 杀完鸭子之后留下鸭血 , 再将其和鸭肉一同炒食 , 鸭血与血肠、血狗齐名为永州三血 。
国际上很多国家质疑中国食用动物的内脏很残忍 , 其实很多欧洲国家也食用这些 。 法国人就吃鸭血 , 而且宰杀的方式是将其直接勒死 , 并不放血 , 其后再将整个鸭子略烤之后 , 将鸭胸鸭腿作为主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