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文章插图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型产业 , 如今正在经历由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 , 充/换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补能设施 , 是汽车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抓手 。 2020年 ,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正式纳入国家新基建 , 政策的扶持叠加市场扩大的前景 , 资本开始加速布局充电桩市场 。 另外 , 随着新技术的驱动 ,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跨领域的融合发展 , 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
1.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会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和创新热点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将带来基础设施需求的大幅上升 。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到2025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 。 在未考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情景下 , 预计到2035年 , 国内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2亿辆 , 其中私家车约1.1亿辆 。 届时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将超过5500亿千瓦时 , 若补能费用按照1.5元/千瓦时计算 , 其补能市场空间或超过8300亿元 。 另外 , 电动汽车作为高度灵活的移动储能单元 , 其储能容量在2035年将超过115亿千瓦时 , 而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源网荷储媒介 , 可以助力电动汽车有效调节电力负荷、改善电能质量、提升电力系统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等 。 因此 ,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其规模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力将吸引更多参与者 , 提高市场创新的活跃度 , 尤其在充换电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政策突破方面迸发出更多活力 , 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重点 。
2. 积极推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过去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各自发展、缺少统筹 , 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投入产出低等问题 , 难以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高效化、优质化服务需求 。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 , 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将由各自单一发展转变为协同融合发展 , 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1 , 从而实现产业跨界融合 , 创新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场景 ,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更高品质的服务 。
现阶段 , 充电桩不仅仅作为独立的桩存在 , 还正与电网发生有机融合 , 进行能量交互 。 以国家电网为首的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开展了车网互动项目试点 , 充分挖掘充电基础设施在能量市场以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的潜力 。 2019年 , 国家电网跨省采购7000万千瓦时青海的光伏“绿色电力”,全部用于北京地区充电桩充电 , 并通过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 使电动汽车充电与青海新能源发电精确匹配 , 实现了电动汽车的“绿电”消纳 , 提高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清洁度 。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未来 ,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基础 , 不仅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的综合节点 , 也是互联网经济的入口2 , 通过跨平台共享充电安全数据、汽车用电数据、汽车行为数据等各类数据 , 可以实现充电桩上下链条上数据的充分融合 , 从而形成电网能源供给、桩网互动、补能方式、售后服务等多样化业务 , 极大的扩展充电桩行业的业务范围与价值 。
从“三网融合”智慧生态中的参与者来看 , 跨领域相互融合将模糊行业间界限 , 使得不同运营主体之间形成联动 , 进入一体化运营阶段 。 随着“车电分离”商业模式的推出 , 整车-电池产权产生分离 , 电池所有权变化将带动更多复合服务商不断涌现 , “电网+电池”、“充电+电池”、“汽车+电池”等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 电网公司、充换电企业、车企等可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数据接口 , 通过打通供能端、充电端、用能端的数据壁垒 , 对电池进行均衡管理、运行状态监测等 , 为电池生产商提供改善电池质量的数据依据 , 减少车企因电池故障召回产生的巨大损失;同时 , 电池数据实时监测还能够实现电池资产管理优化 , 评估梯次利用电池的剩余容量及剩余使用寿命等3 , 实现电池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 例如奥动、蔚来、杭州伯坦等换电运营商利用换电模式下电池的集中管理优势 , 确立远期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运营模式 , 形成了换电商业模式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