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被政治耽误的“报坛宗师”,吞药自尽后成了“当代完人”

对于陈布雷这个人,或许有的人会有一点陌生,可他在近代史上却也占了不少分量,被时人誉为“领袖文旦”、“总裁智囊”。陶希圣曾也如此说过:“布雷先生以撰写文告知名于社会,而社会上没有人或很少人知道他文告草拟与修改的过程,及其勤劳的状况。”陈布雷一头栽进了政治漩涡当中,虽然也曾试图从漩涡中脱身而出,但始终不得如愿,实是因他沾染政治过深的缘故。他虽陷身于政治之中,可在心中却一直以文人自居,既有传统文人的桀骜信仰,又夹杂着新时代的文人气息。
 陈布雷:被政治耽误的“报坛宗师”,吞药自尽后成了“当代完人”
文章插图
书生从政陈布雷是1890年所生,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他6岁之时曾由父亲亲授《尔雅》一书,但觉《尔雅》难读难懂,遂向父亲请求换别的书,他父亲却摇了摇头不许,只说了句:“此书非幼时先读不可,汝长自知之。”读完《尔雅》之后,7岁即读《礼记》,8岁读《左氏春秋》、《唐诗》等书,9岁读《尚书》、《龙文鞭影》等书,并读史书......可见陈布雷家教之严,他自己也颇为勤学,这才造就了他的渊博之学识。布雷先生是浙江人,所以得触近代风气之先,也因此故心中无意科考,只是不愿寒了父母之心,这才应府试、院试,谁料院试中竟被录为第五。只不过,清政府于1905取缔科举,他才断了止步于秀才,不然或为一甲之一也未可知。此后数年,陈布雷一直务于学业,待他于浙江高等学校毕业之时,清政府也即将走到尽头,不过陈布雷倒也无心效力于清政府,只在上海《天铎报》撰述,所用之笔名即“布雷”。
 陈布雷:被政治耽误的“报坛宗师”,吞药自尽后成了“当代完人”
文章插图
陈布雷原名训恩,因同学称他为“面包男孩”,遂以面包的英语单词“bread”音译为“布雷”,成为笔名。后来,六指头陀为“布雷”二字作了新解和升华:“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陈布雷以“布雷”二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后又以笔名行,何尝不是希望天下之人即便再苦再难,也能有一口面包吃,不用忍饥受饿呢?此后十余年,陈布雷躬身于报界,闻名于各界,直到1927年随同潘公展去了南昌之后才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蒋先生见了陈布雷之后,便决意将他留在身边,让他为自己效力,他抵不过蒋先生的盛意,也就留了下来,从此20年伴随蒋之左右,写了无数文告。当年4月,陈布雷即以报人之身出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一职,5月又赴南京任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蒋之对陈,确实寄予了厚望。陈布雷也自此以一介书生而从政,只是这位陈书生虽然从了政,却一直未被官场风气给洗去书生意气。
 陈布雷:被政治耽误的“报坛宗师”,吞药自尽后成了“当代完人”
文章插图
一个被政治耽误的“报坛宗师”陈布雷虽处身于庙堂,乃至于被困于庙堂,但他心中却怀揣着以文章报国的念想,想用手中的笔去写激荡人心的锦绣文章。1928年在南京的时候,蒋先生问他:“先生自己选择,愿任何种职务?”他想了想之后说:“余之初愿在以新闻事业为终身职业,若不可得,愿为公之私人秘书,位不必高,禄不必厚,但求能有涓滴为公之助,然机关重职,则非所胜也!”他之一生确实始终热衷于新闻事业,哪怕到了1943年,已经在蒋先生身边待了十余年之久,他仍然念念不忘新闻事业,虽然“深感自身决不宜于政治上做事”,只可惜却始终为政治所困,以致于“终不能重归我新闻采访人员之旧业”。知名报人邹韬奋先生对陈布雷亦是推崇备至:“陈布雷先生是我国现今第一流政论家。”只可惜,陈布雷却摆脱不了政治对他的桎梏,他常常对人说自己不愿涉入政界,也屡屡向蒋先生请辞,奈何辞而不得。他写的一手好文章,蒋先生舍不得他手上的笔呀!陶希圣说:“他为了每篇关乎世界局势,国家政策或军事方针的文章,竭尽了脑力与精力,这是事实。”正因为如此,才耽误了他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他若能够归于新闻界,何愁不能成为一代“报坛宗师”?不过,陈布雷以书生从政却脱不了书生意气,不愿随波逐流,也就注定了他虽置身于政界,却难见容于政界,多为人所贬斥。何也?难却蒋之盛意,难报蒋之知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