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逐渐取代俄式文化,成为蒙古国社会追求的新时尚( 四 )


7. 因为乌兰巴托市区内大兴土木,破坏原先规划作为道路、公园及停车之公共用地,各处建筑工地更随意围堵道路,严重破坏交通动线,增添行车困难;
8. 苏联对乌兰巴托市区预留的道路发展规划,原属中型城市规模,市区内最宽路面仅有双向四线车道,且两旁外侧车道原只规划供无轨电车专用,街道狭窄无法容纳暴增的车辆数目;
9. 交通违规法则不健全,民众守法观念不足,违规停车情况严重,全市仅有两辆拖吊车执行拖吊任务,无法有效遏止违规情事;顺便一提,交警也是在地面上使用粉笔书写告知车主,违规车辆已被拖吊的「公告」,很多车主佯装看不到;
10. 蒙古冬季常因路面结冰,车辆打滑造成车祸,但蒙古并无除冰机具或洒盐车辆协助清理车道,故交通事故频生,导致塞车情形频繁。
蒙古与韩国同样实施「靠右行驶」的行车方向,因此车辆驾驶座位于左侧,有别于日系右驾车辆,同时韩国二手车维修零件比日本车辆便宜许多,故民众一般选择购买韩国车厂生产的车辆自用或营业,且政府官员和警车也采购「现代」汽车,因此韩国车系市占率高达五成以上。
另外,考虑蒙古道路状况不佳且牧区无柏油路面等因素,中产阶级偏爱日产「丰田(TOYOTA)」制造的「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吉普车,该款车辆性能优越,足以翻山越岭「征服」草原崎岖路况,且其二手车车售价亦能保值,被人视为拥有该车即是「有钱人」的地位象征。
蒙古权贵人士认为奔驰车系是上流座驾之外,更视美国大型「悍马(Hammer)」吉普车为地位象征,其车价及性能都是上层之选。
2002年全蒙古只有两辆悍马,但不到五年内已迅速增加逾十辆之多,这些蒙古「上流人士」,竞相购买该款车辆用以标示个人身价和地位。
而牧民则比较钟情俄制「69型」军用吉普车,因为俄制车耐操,维修简单且价格低廉,因此深获广大牧民青睐。
育:韩语学习蔚为风潮
蒙古基本国民教育年限原为10年,自2005年起延长为12年国民义务教育。在前苏联时期,不分贫富贵贱或城市牧区的适龄儿童均得以接受基本教育,此举造就了蒙古极高的识字率。
但自1991年改行资本市场经济政策路线后,却因国家财政困难,无法全面支应学校开支和教师薪资而裁并部分校区,同时人民必须自谋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导致许多贫困家庭孩童失去就学机会,被迫外出赚钱贴补家计。
苏联时期的大专高等教育,其目的是为培养各类专业职人,以利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要,因为政府已按各学生所学专长,事先安排好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例如:医学院学生当医师,师范大学学生做老师,甚至歌手和演员都必须来自艺术学院音乐系和表演系,每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全按所学专业安排工作,各类职业收入大致相等,不会因为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差别只是两者的术业专攻不同而已。
韩流逐渐取代俄式文化,成为蒙古国社会追求的新时尚
文章插图
蒙古在九○年代市场经济制度催化下,开始吹起「兴学」风潮,各类规模大小与教学品质不一的私营「大专院校」,犹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成立,蒙古教育部几乎不对申办学校的个人或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完全采取消极的监督管理态度,造成当时仅有280万人口的蒙古,一下涌现出超过190所以上的「大学」,导致教育品质大幅衰退,学生平均素质严重低落的后果。
蒙古失业率高,工作机会有限,「毕业即失业」一词完全贴切反映蒙古大学生的处境,由于政府已不再替学生安排工作,每位毕业生必须靠自己的本事寻找就业机会。
而对大学生而言,最理想且最有前途的职业,不是医师,不是律师,也不是政府公务员,而是争取进入外商公司成为职员,尤以进入在蒙投资的前三大国——中国、俄罗斯及韩国——所经营的公司,成为蒙古大学生的梦幻职场。
在此风潮下,学生便纷纷投入学习中、英、韩或其他外语行列,并争取各国对蒙古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出国进修,其目的就是希望将来有机会和能力,进入外商公司或在蒙国际组织,此后所获待遇将远超过蒙政府公职或私人企业可给付薪资的10倍以上,且对工作权益与职涯发展更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