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形容资本家的话 , 同样也适用于贪官们:“当利润达到10%时 , 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 , 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 , 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 , 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
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里 , 曾至少发动过六次针对贪官和富豪相勾结的肃贪行动 , 在这几次行动中大约有10万以上到15万帝国官吏与豪门富户被杀死 , 其中光是“空印案”和“郭桓案”受牵连的人就多达8万人 。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指出:“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 细读历史 , 政简刑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 简直是黄钟大吕之音, 少得可怜 。”(《吴晗选集》)
关于朱元璋除贪故事中 , 最有名的应该是沈万三了 , 据说沈万三此人富可敌国 , 他捐献了很多财产供建桥修路 , 还发出狂言要出钱助朱元璋犒赏军队 , 因而朱元璋便将其和家人充军到了云南 , 以此警告富商们不要试图仗着有钱 , 就挑战国家权威 。
但即便如此 , 朱元璋还是低估了官员、富豪为了谋取利益 , 究竟有多么疯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 , 都必然有与之对应 , 能够孕育其产生、壮大的社会环境 , 大明朝有这么多贪官 , 一方面是元朝留下来的乱摊子 , 另一方面其实是朱元璋自身的局限性 。一、朱元璋手下有很多元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大臣 , 这些人势力强大 , 他们和地方豪强勾结 , 早已习惯捞钱的生活 , 这条利益链盘根错节 , 朱元璋很难用“杀”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朱元璋虽是依靠农民起义白手起家 ,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手下的将领、文臣们也尽是平民阶层 , 我们要考虑到在那个文化教育普及率并不高的时代 , 究竟是什么阶层的人才能帮助朱元璋稳定住底层社会秩序 , 并且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合新生政权的管理制度 。
寒门或许有不少贵子 , 但却不得不承认 , 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精通政务的人才 , 来填满新生政权的人才空缺 , 只有和豪门大族、元朝降臣合作才有可能 。
这种背景下形成的统治阶层 , 天然就代表着各种利益集体 , 朱元璋用来管理地方、收取赋税的也都是当地富翁 , 这种被朱元璋称为“以良民治良民”的模式其实正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朱元璋的反腐只是形式上的反贪官 , 他的核心目的是维持皇权统治 , 而恰恰是这份封建专制集权体系滋生了腐败 , 这种矛盾的状态就使得朱元璋的反腐工作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设想一下 , 朝廷制定了赋税标准 , 而话语权、收税权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中 , 他们是乖乖交出自己财产的可能性大 , 还是勾结起来 , 让老百姓分摊他们那份赋税的可能性大呢?
在这套体系下 , 朱元璋的家人、手下的功臣恰恰是最大的利益收割者 , 所以 , 他的反腐只能在表面上起到一时的抑制作用 , 而无法治本 。
众所周知 , 皇亲权贵犯罪之后有“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八议 , 也就是说符合这些条件的人犯罪之后可以从轻处置 , 甚至免于受罚 , 试问真正拿大头的人不处置 , 又如何能做到彻底反贪呢?二、朱元璋采取严刑酷法对贪赃违法的官吏 , 他规定贪官无论贪污多少 , 一律严惩 , 甚至某些未曾贪污的官吏也因此受到牵连 ,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 , 官员反倒更容易贪污;
明朝官员贪污现象严重的原因 , 很重要的一点是:官员工资太低了!
有多低呢?海瑞去世之后 , 他的家人拿不出钱安葬他 。
- 朱元璋出身明教,称帝之时,明教教主张无忌的结局出人意料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张无忌最终的结局怎样其实他没被朱元璋杀死,金庸已经给出答案
- 朱元璋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大明”?不仅与明教有关,更与元朝有关
- 朱元璋儿子的陵墓被关顾,一个特殊情况,让盗墓贼们望而却步
- 王冕:朱元璋多次召他入京为官,他却隐居山林
- 那些意想不到的历史冷知识朱元璋为元素周期表所做的贡献
- 朱元璋被画成猪腰子脸丑化还是官定?
- 张无忌历史原型是谁?红巾军领袖,比朱元璋更早当“明王”
- 文盲—朱元璋吟诗上联,群臣不敢还是不会刘伯温作何巧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