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状元,姓金名德瑛。金德瑛的祖籍,原本是安徽休宁。休宁这个地方,文化传统也很深厚,出了好多位状元,特别是在清代。
比较有意思的是,大约是因为担心江山不稳,大清的皇帝们,似乎都不太喜欢休宁这个地名。休宁休宁,寓含天下休想安宁之意也。所以,有些心眼活泛的考生,就把户口迁到别的地方报考,有的人还考上了状元。这样的做法,大致相当于如今的高考移民。而移民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躲开皇帝的避讳。这真是,泱泱科举,无奇不有。
史籍称,金德瑛“寄籍浙江仁和”。也就是说,他们家是后来迁居到浙江仁和的。至于何时迁居、是否是因为高考移民的原因迁居,史料则语焉不详。本系列之所以要介绍这位金德瑛状元,是因为他跟前面介绍过的王世琛一样,也做过山东学政,并且为齐鲁父老乡亲做过不少好事。
金德瑛的祖先原本姓程,在元代时,过继给了相距不太远的老金家。所以说,当金德瑛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开以后,他自己的家人高兴万分,大肆庆贺自不必说。安徽休宁瓯山的金家也张灯结彩、相距不远汊口的程家亦锣鼓喧天,各自庆祝金德瑛为他们家族争了光。这就让人有点啼笑皆非了,人家都离开那么多年了,尤其是程家,把孩子过继给别人都过了两个朝代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中个状元,你们又能沾上什么光啊,跟着瞎高兴个嘛。攀龙附凤好虚荣,是很多国人共有的毛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状元文化的民间影响有多大。
金德瑛的父亲,原本是个读书人,曾经也为科举功名拼搏奋斗过。后来大约是科场不顺,屡试不第,便改弦更张,下海经商了。正应了那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读书无所成就的金老爹,在生意场上却发了大财,成了个很有些名气的富商。作为富二代的金德瑛,身上并没有沾染上那些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不良习气。他生性简朴好学,科举之路也算比较通畅,三十五岁时一举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状元郎。
本科殿试结束以后,金德瑛原本是被主考官们定为第六名人选的。新上任的皇帝乾隆,在看了金德瑛的卷子之后,很是赞赏,决定将他拔擢为第一。后人对乾隆这个皇帝多有非议,比如他好大喜功,华而不实,肃贪倡廉不力,还爱搞些文字狱之类的政治迫害什么的。但是公道地说,作为清代的资深老皇帝,乾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还有个“康乾盛世”的名头摆在那里嘛。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皇帝推翻主考官原定状元人选另起炉灶的事情,并不少见。究其原因,除了欣赏眼光不同之外,大约也有不想让主考官们说了算、赚好人,进而培植个人势力的心态在其中。古时科举考官与考生的师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对科举考试中十分重要的状元人选来说,既然是皇帝亲自选的你,那你就跟其他主考官们没有多大关系,只忠于皇帝一个人就好了。另外,刚上任的乾隆,想烧上一把显示自己学识水平的火,也可能是他另选金德瑛做状元的原因之一。
作为接班上台后选出的第一位状元,乾隆对金德瑛很是赏识。金德瑛刚进翰林院(修撰)上班不久,乾隆就把他选进了自己的机要秘书班子(南书房行走)。随后,又委任他为江南乡试考官。由于江南乡试的范围包括安徽,为人自觉的金德瑛就主动提出,自己的祖籍是安徽,去那里做主考似乎不太合适,是不是应当回避一下。而乾隆却对他说,你家离开那个地方已经那么久,两个朝代都垮台了,还能有几个熟人啊,回不回避的无所谓。所以,就没批准金德瑛的回避申请。
这件事情,大概也让乾隆对金德瑛的看法更好,觉得他是个诚实厚道、对领导无所隐瞒的人。无论什么样的领导,都不会真正喜欢爱撒谎的部下。越是多疑的领导,越不喜欢不诚实的部下。这话听起来有点像是悖论,但却是官场中的一个定律。
中状元后没几年,乾隆就委任金德瑛总管了江西的教育考试事务(江西学政)。任期满了以后,乾隆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作出了“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的评价,让他接着再干一届。像这种情况,在清代的状元中是不多见的。由于在江西的工作成效显著,乾隆后来又让金德瑛主持了山东的教育考试工作(山东学政)。
- 从象形拼盘的选料上,注重营养卫生,合理搭配,使拼盘愈加科学化
- 经典高干文,《恃宠而婚》旗袍美人X注重好男人形象的腹黑绅士!
- 注重享乐的宋代宫廷宴乐:仪式多样,分盏奉乐!
- 笔法|学书圣,应注重笔法与结体
- 盛宴|注重细节,发挥想象,汉朝“歌舞剧”作家们呈上的“视听盛宴”
-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注重姜维,对他多加栽培,为什么临终前却把兵权交给杨仪?
- 宗族|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原因不简单
- 修身齐家|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 人口|中国最牛的姓氏,人口只有区区2
- 泄露天机|封神:姜子牙为何突然注重礼仪?还让姬伯拉车,仅为了泄露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