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妹妹都查出肠癌,44岁女子体检加做肠镜检查,结果让她后怕

70多岁的父亲被确诊为结直肠癌之后 , 妹妹又不幸被确诊为结直肠癌 。 44岁的刘女士(化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做了个肠镜检查 , 结果发现了结肠多发息肉 。
“我自己原先一点症状都没有 , 如果这次没有做肠镜检查 , 等到以后有症状出来或息肉癌变其实已经晚了!”刘女士说 。
爸爸和妹妹相继查出结直肠癌
自己加做肠镜发现结肠多发息肉
刘女士是一名企业高管 , 要不是家里人相继患上肠癌 , 可能这次她还是下不了决心来做肠镜检查 。
两年多前 , 70多岁的父亲因为大便颜色发黑 ,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直肠上有一个肿块 , 直径大概三四厘米 , 考虑直肠癌 。 经过后续的一系列检查 , 发现肿瘤已经出现大范围扩散转移 , 肝脏上有多个转移灶 , 而且整个腹腔里也都是多发的转移灶 , 手术已经没办法做了 , 只能通过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 。
去年年初 , 比刘女士小三岁的妹妹也因为大便隐血阳性 , 到医院做了肠镜 。 令一家人没想到的是 , 肠镜结果竟然是直肠恶性肿瘤 , 随后妹妹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 “其实妹妹发现大便隐血阳性已经有段时间了 , 但她一直认为这是痔疮引起的 , 根本没往坏处想 , 也没急着去医院做检查 。 去年年初也是趁工作还不是特别忙 , 才抽空去约了肠镜 。 ”
刘女士说 , 父亲和妹妹相继查出肠癌 , 自己的压力非常大 。 “虽然我之前没感觉到什么不适 , 也听说做肠镜一般要到50岁以后 , 但总想去做一个放心一点 。 ”
一个多月前 , 刘女士到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体检 , 特地加检了肠镜项目 , 结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 。 医生在内镜下切除了3枚结肠息肉 。 病理报告提示: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结肠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从而达到早干预、及时阻断疾病的恶性进程 。
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 , 大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 。 因此很多年龄没有到50岁的人群 , 对肠镜检查的意识并不强 ,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对肠镜检查的不适感有排斥心理 , 另一方面 ,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到做肠镜的年龄 , 没必要去检查 。
爸爸和妹妹都查出肠癌,44岁女子体检加做肠镜检查,结果让她后怕文章插图
实际上 , 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有以下几点: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不良生活事件、慢性胆道疾病或胆囊切除史等 。
要注意的是 , 符合以上1条或1条以上者 , 则列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
浙大二院体检中心周胜利副主任医师说;“一般建议50岁以上 , 无论男女 , 均应做一次肠镜检查 。 若肠镜检查正常 , 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检查发现有结肠息肉 , 并进行了内镜下切除 , 应定期进行结肠镜随访 。 如果是结直肠高危人群 , 应不受年龄限制及早进行肠镜检查 。 ”
除了早期筛查 , 还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 。 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大便习惯或性状的改变 。 比如 , 大便突然变细 , 便血;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 , 突然便秘了;原来经常便秘的 , 突然开始拉肚子了;大便突然有黏液 , 或是颜色发生改变 , 都是不正常的 , 千万不能忽视 , 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去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
大姐查出卵巢癌
两个妹妹都查出高危基因
除了肠癌 , 乳腺癌、卵巢癌等也有“家族聚集”发病的现象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程晓东主任医师提醒 , 如果家族里有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等和遗传因素相关的疾病 , 其他家族成员应根据自身的年龄等因素 , 增加相关部位的超声及其他影像检查 , 必要时结合基因筛查的结果 , 采取相应的措施 , 以便于提前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