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风到了刘胡兰的家,见到并慰问了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母亲胡文秀。胡文秀忍着巨大的悲痛,向魏风介绍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前后经过。魏风含着眼泪,一直听了两个多小时。当下,胡文秀拿出刘胡兰就义前在刑场上亲手交给她的一个万金油盒、一条手绢和一个银戒指给魏风看。看到这些实物,就更清楚地了解到刘胡兰就义前是多么镇静,多么从容。为了做纪念,征得烈士父母的同意,魏风带走了手绢和万金油盒(后来,魏风把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了当时战斗剧社扮演刘胡兰的演员孙乔英。)
随后,魏风来到刘胡兰就义的现场。阴森森的古庙旁,看着地上带血的铡刀和被鲜血染红的土地,魏风被刘胡兰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
回到剧社,魏风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写出了一个五幕话剧——《女英雄刘胡兰》。全剧社同志紧急动员,迅速投入剧目的排练,很快与观众见面了,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每次演出,当看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面时,满场观众失声痛哭,哭声压倒了台上演员的声音。有的战士要用石头去砸台上戏中的敌人,有的甚至推上子弹,要冲上舞台,枪毙“大胡子”。从此以后,每场演出都由一个排全副武装地在舞台两侧放哨,并且规定凡是看演出的部队,枪支枪膛里一律不准压子弹,上刺刀。演出之后,部队出现了许多“学习刘胡兰班”“为刘胡兰报仇小组”等自发群众组织。不久,在解放文水县的战斗中,一支由30人组成的突击队,高喊着“为刘胡兰报仇”的口号,向城垣冲去,一个战士倒下了,第二个战士抱起炸药包继续向前冲。在连续不断的爆破声中,在迷雾般的硝烟中,突击队把红旗插上了文水城头。
后来,战斗剧社又把话剧《女英雄刘胡兰》改为歌剧《刘胡兰》。由魏风和董小吾、刘莲池执笔,魏风统稿;罗宗贤、孟贵彬、黄庆和、李桐树等作曲。剧社边行军边排练,很快正式演出。“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天气虽冷心里热,我从那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听到这动人的歌曲,观众们的心就紧紧地与舞台上的刘胡兰连在了一起。刘胡兰光辉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各个解放区。“为刘胡兰报仇”正义的吼声,化作巨大的力量,激励着解放区军民团结一致,奋不顾身地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放歌于大渡河和二郎山
1950年初,解放大西南的西昌战役即将打响,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召见所属战斗剧社的魏风、罗宗贤、时乐濛,命令他们迅速奔赴西昌战线,创作一首解放大西南的歌曲。魏风和罗宗贤来到大渡河的岸边,望着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大渡河,想到英雄的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往事,罗宗贤一口气就写下了一段极具现场感的激情澎湃的曲子。魏风听完这段旋律后,立马填写出了与曲子珠联璧合、威武雄壮的歌词,并起名叫做《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西昌战役胜利结束,举行庆祝解放大西南文艺演出,第一个节目就是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在激昂的音乐和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战歌响起:“万里风雪盖高原,大渡河水浪滔天,进军的道路被它拦。……当年红军爬铁索,大渡河上英雄多,坚决战胜大渡河……”这首歌成为当时广为传唱的一首合唱歌曲,鼓舞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建设新中国。
1950年11月,西南军区组织慰问团,慰问康藏筑路大军。这时,魏风已是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副政委兼创作室主任,他率领文工队,沿着正在修筑的公路,一边走一边作慰问演出,演的都是临时现编的小节目。
【风从太行来 ——忆军旅作家魏风】一次,在一个搭了篷子的汽车上,歌唱演员孙蘸白对魏风说,他听过一个时乐濛谱曲的《大别山组歌》中的一首歌,很好听。他建议填个新词。魏风就让洛水填,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精心地帮他作了修改。第一场演出是在途中一座破庙里。刚唱了一遍,战士们听了一个劲叫好,唱了两遍还不行。唱完第三遍,领导怕演员嗓子唱坏了,才止住。第二天一清早,战士在帮助老乡送粪时,嘴里哼着前两句“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 西莉亚·布鲁·约翰逊《怪作家》,谈论西方文豪的写作怪癖
- 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一生写3000万字小说,靠稿费养活3个老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首部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出版
- 橙瓜码字100条网络小说写作经验,百万收入作家的真实经历技巧
- 长篇小说《小康之路》出版
- 知名作家:因为其父亲是侵华日军,因此他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老部长”王蒙:86岁仍笔耕不辍的“一线劳力”
- 爆冷!爱潜水的乌贼居然不敌老鹰吃小鸡,遗憾失去年度作家宝座
- 只推荐好书 篇六: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